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漢室可興>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稚叔絕境求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稚叔絕境求援 (2 / 3)

以車胄為討賊校尉,劉秉為忠義校尉,領太原郡兵。

以丁斐為討逆校尉,呂建為平虜校尉,領上黨郡兵。

曹操以討逆將軍領兵兩萬,作為野戰部隊。麾下有夏侯惇、樂進、朱靈、高覽、滿寵五名中郎將,以及徐他、丁斐、傅龍、傅虎等十幾名校尉。

還有於夫羅四千多騎兵,鮮卑騎兵一千多,烏丸騎兵一千多。

胡騎原有兩三萬人,大部分受不得曹操嚴格的軍令約束,還曾鬧出一些矛盾。

扶羅韓、瑣奴、難知機見於夫羅站在曹操一方,曹操步騎數量已不遜色於己方,曹操又卑辭重禮,綿裡藏針,猶豫一番,終究沒有翻臉,在幷州大掠一番,揚長而去,仍回雁門北部、代郡、上谷等地放牧。

送走扶羅韓等人後,曹操和於夫羅率步騎兩萬五千經高都縣之南的天井關,直下河內。

河內太守張楊自曹操入幷州後,一直密切關注。

曹操攻晉陽,張楊認為若無期年之功,絕無可能攻破。

不料曹操計取晉陽,閃擊河內。

張楊派駐防守太行陘計程車兵驟出不意,被曹軍一衝即潰。

曹操從容渡過沁水,進圍沁縣。

張楊聞訊大驚失色,急忙派人將董昭請來,向他問計。

董昭本年三十八歲,濟陰定陶人,原在袁紹手下。袁紹聽信讒言欲治罪於董昭。董昭表示願離冀州,覲見天子,幫助袁紹與朝廷建立聯絡。經過河內時,為張楊所留。董昭請張楊派人將他印綬送還朝廷,朝廷拜他為騎都尉。

董昭便留在河內,觀望形勢,留心諸侯發展。

董昭捻著頷下稀疏的鬍鬚,對張楊道:“某有三策,曹孟德自立於幷州,袁本初深忌之,將軍可求救於本初,本初必引兵前來,則河內可安,此上策也;

兗州呂奉先,與將軍有舊,與孟德有奪州之仇,其人善戰無前,可派人迎之,亦能解河內之危,唯其兵力稍遜,或將在郡內燒起戰事,損傷士民,此中策也。

曹孟德,英姿傑出,寬宏大度,雖失兗州,然復崛起於幷州,英雄歸之如流水,正求賢若渴之時,若萬不得已,將軍可舉郡投之,其必厚德將軍,將軍安若泰山,此下策也。

唯將軍決之。”

張楊不悅,但他尊重董昭,不便於衝他發怒,只是道:“曹孟德,梟雄也,豈可以英雄況之,我若投之,不過為其麾下一鷹犬耳,安能自主?

袁本初,猜忌多疑,引其兵來,我亦難在河內立足。

君之上策、下策皆使我失河內。

呂奉先,義氣過人,必來救我,退曹孟德後,其亦需借我之力。即使如張孟卓,暫歸於呂奉先麾下,亦有獨立之地位。君之中策是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