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郡,兗州首府昌邑縣。夏侯惇向曹操道:“袁公雄兵數萬兵臨大河,我軍何不全軍東下,與袁公合擊劉備於河濟之間?”
曹操道:“劉備在西線留有呂虔、張圭、巢集、陳祿等萬餘人鎮守城池,據汶水而守,身後又有泰山之險,我軍難以遽破之。袁術貪殘,若破陳留,必挾威攻濟陰、山陽,則兗州難保也。即便以後回軍破之,兗州殘破,基業喪失,我軍何能再起?故當先保根基,再言其他。”
荀彧亦道:“即使我軍與袁公會師,若劉備不與我等野戰,而是據濟水、泰山固守,亦難短時破之,而兗州非復我有。等破劉備後,大軍西上,或許能破袁術,重得兗州,但必非我軍之兗州也。”
程昱說的更直白:“若助袁公破劉備,袁公得劉備基業,盡有財貨,收降兵士,其實力將無敵於天下,與我軍併力西上,兗州亦入袁公之手,我軍將失去獨立地位,再次成為袁公部屬。豈所宜耶?”
元從舊將皆是敬服曹操之人,打心眼裡看不起袁紹,而新投的李氏三傑也為曹操雄才魅力征服,自不願頭上再多個太上皇,都紛紛表示當破袁術,保有兗州。夏侯惇在荀彧說完後就明白其中關竅,忙大聲支援曹操意見。與劉備有仇的曹純也堅決支援先破袁術。
曹軍上下統一思想,在得到陶謙回信後,立即日夜兼程,急行軍西上。
******
漯陰城外,劉備軍與袁紹軍隔漯水相望。這幾日相持,袁軍計謀百出,或欲用土石填塞上游;以斷水流,或欲自下游水淺處涉渡;或欲夜搭浮橋,乘夜渡河……皆被劉備軍識破,爆發一系列小規模戰事,袁軍未能佔到絲毫便宜。
柳毅以小船運送袁軍,被劉軍射以火箭,並用長鉤將小船勾至岸邊,將船上袁軍殺得乾乾淨淨。偶爾有數百士兵得以渡過,也被劉軍以優勢兵力圍住,或殺或俘。
柳毅建議袁軍乘大船沿黃河出海,然後再從濟水逆流而上,先破樂安,然後直逼臨菑。孤軍深入,糧草無繼,萬一短時內無法攻破城池,將有缺糧之厄、全軍覆沒之危險,袁紹不能接受這條險計。
沮授、田豐亦覺有些冒險。田豐獻計請袁紹分兵沿漯水北岸東下,取著縣、東朝陽,襲擾劉軍,使其疲於奔命。袁紹聽從。這是穩妥之計,待劉備困窘後,自可率軍強行渡河強攻。
袁軍沿著漯水分兵騷擾,劉備也只得分兵。袁軍兵力在四萬左右,劉備只有兩萬出頭,面對袁軍這一陽謀,頓時捉襟見肘,十分被動。
劉曄道:“長此以往我軍將被拖垮,須出奇計以應之。”
劉備臉色憔悴,強振精神,問道:“計將安出?”
劉曄略有猶豫,還是出言道:“派精銳經東郡渡河北上,直逼鄴城!”
眾人皆驚。劉政反對道:“現在我軍支撐袁紹攻勢尚且困難,哪裡還有餘力分兵?分兵少則無用,分兵多,則我軍根本之地難保。此必無成。”
劉曄道:“袁術入兗,曹操將專心於西,汶水前線無事,可將汶水兵力調來防守袁紹,打起我軍主力之旗幟,而我軍則遣關張太史將軍之精兵北上襲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