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命厲鋒校尉陳祿及參軍議陶俊留在朱虛處理黃巾婦孺遷移之事。朱虛多丘陵,難以安置如此多的人口,劉備決定將其遷移到梁鄒附近平原。陶俊字子逸,琅琊莒(音舉)縣人,劉備破徐和後,陶俊獨身來投。劉備與語,大悅,暫用為參軍議,置於左右。
次日,劉備在孔融等導引陪伴下,前往安丘。
安丘在朱虛之東五六十里。劉備等皆騎馬,中途不停,朝發夕至,直奔城東孫嵩家。孫嵩聽到門人稟報,拄杖迎於院門。孔融謝道:“驚擾孫公,融之罪也。”孫嵩道:“府君登門,蓬蓽生輝,何擾之有?”不與劉備寒暄。
孔融忙引見道:“此州使君劉公玄德是也。特來拜會孫公。”
劉備深深施禮道:“餘涿郡劉備,久聞孫公大名,恨無緣相見。今忝牧此州,豈可不拜孫公。望孫公不以備鄙陋,有以教之。”
孫嵩不回禮,拒道:“嵩村夫野老,何能教於使君?且請回。”
孔融大驚,回顧劉備。
劉備益發謙恭,道:“備聞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戶之邑,必有忠士。孫公忠義聞於天下,乃大賢也,何自謙太甚?且即便以備朽木而不肯施教,獨不念一州百姓乎?”
孫嵩仔細觀察劉備,見他語出自然,發自赤誠,忽然大笑,回嗔作喜,執劉備之手,道:“前相試耳,不意劉君敬人乃能如是!”牽引入院,遂進正堂,引劉備上座。
劉備執意不肯,孫嵩遂請劉備南向坐,自己離席下拜道:“嵩拜見使君。”
孫嵩已年近六十,劉備怎會受他參拜,見他拜得堅決,知道攙扶無用,也離席回拜,道:“備豈敢受長者之拜,請受備一拜。”並請孔融攙扶孫嵩起來。
大家重新入座。孫嵩感慨地道:“人道聞名不如見面。使君可謂實至而名未歸者。”
簡單用過晚飯,劉備從容詢問孫嵩昔年救助趙岐之事。此孫嵩生平得意之事,遂娓娓道來。公元一五八年,趙岐侄子趙息忤怒宦官唐衡兄弟,遭滅族之禍,僅趙岐得以逃至北海販餅,孫嵩見其不凡,遂載回藏入家中複壁中數年之久。趙岐在藏身期間,也沒閒著,刻苦研究學問,著《孟子章句》。唐衡死後,趙岐出仕,官至郡守、刺史。孫嵩名動天下,後也官至豫州刺史。
劉備讚歎不已,直起身道:“備初臨貴州,常懷惶恐,擔心不能清平此州,為重興漢室盡一臂之力。今州別駕一職尚空,備斗膽請孫公屈就此職。孫公可願相助?”
孫嵩拒絕道:“嵩垂垂老矣,精力衰竭,恐難以為劉君效力。”
劉備目視孔融。
孔融勸道:“當年太公以八十之齡尚能拜相,孫公年未至六十,豈可言老?劉使君以匡扶天下為己任,意圖中興漢室,青州正其根本之地。如今海內沸騰,盜賊四起,青州亦水火塗炭,孫公若不肯出山,奈青州百姓何?奈天下蒼生何?”
劉備又再三懇請,麾下隨從眾將關羽、趙雲、謝榮、耿奇等皆拜伏於地,大聲道:“請孫公出山!”聲震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