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豫還有幾個月才到二十歲,身高七尺,身材瘦削,長眉入鬢,目如朗星,相貌十分俊秀。
劉備饒有興趣地問他:“國讓,遠有劉幽州仁義無雙,恩信流著,遠近皆服,近有公孫將軍抗擊鮮卑,討伐張純,威名赫赫,你怎麼不去投他們,反而投我這小小的軍侯呢?”
田豫拱手答道:“劉幽州固然仁義,但卻流於迂腐,當此亂世,此取禍之道;公孫將軍固然勇武,但卻失於驕矜,有敗亡之危。劉君雖僅為軍侯,寄人籬下,但既仁且勇,以誠待人,豪傑影從,年少爭附,只要繼續韜光養晦,延攬英雄,一旦機遇來臨,必能青雲直上。豫雖不才,願附驥尾。”
劉備上前拉住田豫的手,使勁搖晃,哈哈大笑:“我得國讓,如高祖……如魚得水也。”
劉備搜尋腦中《三國志》中關於田豫的記載。自穿越以來,隨著時間流逝,《三國志》非但沒有模糊,反而越發清晰,似乎穿越時刺激到靈魂中某一塊關於此書儲存的地方,不說倒背如流,但也基本上將這幾十萬字都牢牢記住了。
劉備心中是把田豫當成了張良。劉備若能用好田豫,他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下於關羽、張飛。從《三國志》記載來看,田豫有大才!
首先,他很有眼光。劉備投公孫瓚時,聲名不顯,田豫卻主動投奔託付;袁紹攻滅公孫瓚後,田豫看出當時處於弱勢的曹操必能擊敗公孫瓚,勸鮮于輔投奔曹操。
其次,他深通兵法。曹彰徵代郡時,突然被敵人騎兵伏擊,田豫立以車結圓陣,弩兵於內,疑兵塞隙,敵騎難以攻入,不得不退去,田豫又力主追擊,遂大破敵軍。
再次,他極有權謀。田豫任護烏丸校尉時,用離間計使各部落互為仇讎,相互攻伐。並親自設謀,大破敵胡。結果是“胡人破膽,威震沙漠”。又有海戰破公孫淵水軍、新城退孫權等等。
最後,他品行清儉高潔。有賞賜都散給將士;胡、狄贈送的財物都入官府;家中經常貧窮匱乏;雖然這種品行讓他與曹魏群臣格格不入,但大家心中都對田豫很敬佩,“雖殊類,鹹高豫節”。
田豫在曹魏最高做到衛尉,九卿之一。這樣一個大才,又是主動來投奔自己的,劉備又怎會放過,對田豫深相結納。田豫是在劉備入徐州被陶謙舉為豫州刺史時因母老求歸、離開劉備的,可以說是在劉備最需要他的時候離開了。如果田豫不走,劉備在徐州也許不會那麼狼狽。還有大約四年時間,必須留住他!
田豫見劉備對他如此看重,也非常歡喜,一夜深談,說盡平生之志,回家對他母親道:“劉君雄姿傑出,真英雄也!兒當追隨他共建功業!”
十餘日後,被劉備派往老家涿縣的張式、耿庸等人也回來了,帶了一二十個輕俠回來,並向劉備報告了經過。劉備叔父劉子敬聽到劉備如今僅是一個曲軍侯,卻招親族往投,大搖其頭,不願前來,並勸說劉備的族兄劉德然也不要來。劉備少年時,好交接豪俠,族中老人都認為他終必為禍,只有劉德然之父劉元起認為他“非常人”,常資助於他。可惜劉元起已於一年前病逝,剩下的族人對劉備不太看得起,又聽說他丟了縣令一職,成了公孫瓚屬下一個小小軍侯,更不肯投奔他。最後,劉備一個親族都沒來。來的輕俠都跟劉備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劉備嘆道:“人各有志,隨他們去吧。”放過一邊。
雖然親族不肯來投,募兵卻進行得很順利,四百精壯很快募齊。劉備將周林所贈銅錢發放一空,作為“安家費”。簡單整頓一番後,就帶兵上路,迴轉無終縣。
由於劉虞對鮮卑烏丸採取懷柔政策,禁止公孫瓚出塞攻擊,公孫瓚軍閒著無事,也沒有立功的機會,都對劉虞心中憤恨。劉備趁這段和平時期,抓緊與公孫瓚軍中諸將搞關係,學習練兵之道,對麾下五百兵士嚴加訓練。另外,劉備經常主動會見前來幽州販馬的商人,瞭解中原地區情報,得知青州刺史焦和剛剛病死,袁紹任命徐州廣陵人臧洪為青州刺史。青州黃巾肆虐,臧洪龜縮齊國,僅保數縣。
劉備一邊訓練軍隊,一邊尋訪賢才。有《三國志》在心中,尤其還是裴松之註釋版的《三國志》,天下賢才劉備盡知。他現在所在的右北平郡有三人記載於其中,程普字德謀,右北平土垠人,現在孫堅手下;右北平人魏攸,現為幽州牧劉虞東曹掾;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為劉虞從事。
一打聽,田疇還在無終縣中,尚未被劉虞所闢,劉備大喜。田疇也是個大才,曹操曾贊田疇“文雅優備,忠武又著,和於撫下,慎於事上,量時度理,進退合義”。歷史記載,田疇被劉虞所辟命,因此忠於劉虞所託,輾轉千里至長安,辭騎都尉高官不受而還,還沒回到幽州,劉虞已被公孫瓚所殺,田疇實際上並不認可劉虞對烏丸的懷柔政策,但劉虞是他恩主,有舉薦之恩,所以面對公孫瓚發出的死亡威脅仍舊謁祭虞墓,隱遁山中,圖謀報仇。後田疇為曹操獻計,出盧龍塞奔襲柳城,大破烏丸,陣戰蹋頓。曹操欲封田疇亭侯,田疇固辭,曹操幾次強硬要求,田疇都予以拒絕,最終也沒接受封賞,因此陳壽編史時將他與邴原管寧等放在同傳,認為“足以矯俗”,屬於隱逸高士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