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空是彎折的,短程線就變成了曲線。
這時在其他觀察者看來,這個物體似乎就是在引力的作用下運動——例如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就是地球在太陽周圍的彎曲時空中的短程線。
如果還是沒法理解.....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太陽好比一個耳根,他往沙發上一坐,就產生一個大坑,那麼其他人坐在沙發上時,都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大坑陷進去。
在廣義相對論中。
不同地方的時空可以具有不同的曲率,所以說時空有了結構。
既然有了結構,自然就可以波動了。
因此根據廣義相對論。
引力波應該是一種極其常見的現象,任何不是球對稱的物體的加速運動都會產生引力波。
這個概念在理論物理的知名度極廣,所以黃昆這次倒是能跟上楊振寧的思路。
隨後他眼神微微一動,朝楊振寧問道:
“老楊,不對吧,為什麼探測到引力波,就能說是找到了引力子?”
“雖然理論上來說引力波應該具備波粒二象性,但如果從相對論的角度用度規場來對它進行解釋,似乎也可以說得通吧?”
“換而言之....二者之間應該沒有那種絕對的輔證關係,否則愛因斯坦也不可能支援引力波的存在了。”
波粒二象性。
這個概念最早提出的時候只被用於光子,但後來隨著理論發展,已經被推廣到了所有的基本粒子。
所以從波的角度進行逆推,一個微觀領域的波,同樣也應該有對應的微粒。
但是.....
引力波卻有些特殊。
早先提及過。
相對論是目前描述引力最完美的一個理論,它只認為宇宙中存在引力場而不存在引力子,引力波的傳遞依靠的是度規場。
也就是說引力波是張量波,當波穿過某區域時,它會導致空間在垂直方向上收縮和舒張。
這個解釋同樣能夠對引力波進行釋意,而且自身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生態圈。
用後世的例子來解釋就是......
廣義相對論相當於蘋果的ios系統,標準粒子模型相當於安卓陣營。
ios哪怕不需要和安卓有交集也依舊可以過的很好,甚至在很多情景下可以說是霸主。
代表著標準粒子的安卓陣營則在全體使用者上有著優勢——也就是標準粒子模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要比廣相更大,目前二者正處於很焦灼的纏鬥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