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若是三者同時存在.這就有點微妙了。
如果皇子數量很多,皇位懸而未決,那麼正常的發展無外乎兩種。
一是類似李世民那樣搞玄武門兵變,二則是一位皇子迅速掌握權力中樞,其他人割據一方領地打內戰。
前者的時間絕不會拖延到三年那麼長,後者或許可以打個三年甚至三十年,但記載絕不會是【無人治理國家】這麼溫和——譬如霓虹戰國時期的文獻,就曾經明明切切的提及到了內戰。
況且期間佔領權力中樞的皇子或許無法統領全國,但至少不會被描述成無人治理國家。
百科上這句話的內容像什麼呢?
像是應神天皇死後,一群皇子坐在火爐旁,一邊烤火一邊打著嘴炮——【我是大哥,應該我來繼承皇位】【不行不行,你幾把沒我大,應該我上位才對】.
這樣文戰了三年,最終才有一位嘴炮之王脫穎而出,收下了已經亂成一團的倭國攤子
這畫風確實有點古怪。
看著臉上逐漸冒出些許思索之色的王通與張瑩,朱祁鎮開口道:
“怎麼樣,這段話是不是在邏輯上隱隱約約有點問題?——至少邏輯上稍微有點彆扭,對吧?”
張瑩輕輕點了點頭。
朱祁鎮見狀便又說道:
“很好,那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一個假設啊——注意,只是一種假設。”
“如果這三年間霓虹既沒有內戰、同時也沒有人繼承皇位治理國家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在等人呢?”
張瑩頓時一怔。
等人?
張瑩下意識就想問一句等誰,但話沒出口,她便猛然意識到了什麼。
朱祁鎮的意思莫非是
霓虹人在等天朝上國來的新皇?
眼見張瑩與王通二人齊齊臉露錯愕,朱祁鎮又輕輕將左右手掌互相一拍:
“沒錯,等人。”
“如果那些霓虹皇子自知無法繼承皇位,於是乾脆整日擺爛,不理朝事也不彼此攻訐,整個倭島就這樣過去了三年。”
“三年之後,一位來自華夏本土的新王到來,倭國成了他的封地。”
“又過了千百年,這位新王便成為了所謂的仁德天皇,這個解釋你們覺得怎麼樣?”
“.”
張瑩與王通彼此大眼瞪小眼的對視了一會兒,最後張瑩沉沉開口:
“這是《永樂大典》上的記載?”
朱祁鎮點了點頭,但很快又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