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費安是在去年十二月接手的歐洲經銷業務,過去這段時間的業績只能算中規中矩,沒辦法,國內醫藥出口歷來要弱於進口,這屬於大環境的問題。
董事會給林費安的要求也只是先佈局歐洲,看看幾年後有沒有機會擴大醫療耗材的市場,這個職位某種意義上來說不容易出么蛾子,但也很難出成績。
因此在兩天前師兄田良偉聯絡上自己並且告知相關情況後,林費安立刻連夜從花都趕到了燕京參加了這次會議。
隨後林費安輕咳了兩聲,起身對徐雲和鄭祖幾人微微點了點頭致意,開口說道:
“徐博士,鄭理事長,不瞞諸位,從體量上來看,我們正大天晴在歐洲的鋪貨渠道和能力肯定要弱於當地的傳統經銷企業。”
“目前我們集團在歐洲一共有4671家的藥品連鎖合作伙伴,覆蓋的門店為家,合作醫院以及醫療機構1202所,覆蓋率大概是每十萬人3.5家。”
“去年我們在各類藥品上的出貨量達到了1.5億劑,渠道方面與boots相比大概是對方的28.5%,出貨量大概是boots的23.8%。”
徐雲輕輕點了點頭。
林費安所說的boots是英國最大的國際醫藥保健美容集團,也就是聯合博姿,有一款叫做博姿的護膚品牌便是它的下屬產業之一。
聯合博姿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藥房以及藥品的批發與分銷,大概有點類似本土的海王星辰或者康佰家大藥房,不過體量上要比它們大上很多,在歐洲都可以排名前幾。
林費安能夠以boots作為比較物件,態度上還是比較坦誠的,如果換成其他一些十名開外的經銷企業,得出的百分比應該能破3。
“百分之二十幾啊......”
鄭祖聞言隱隱皺起了眉頭,輕輕的嘖了一聲:
“似乎有點低了.....”
作為一名商人,比起徐雲傾向的國資背景,鄭祖更在意的還是產品的銷路問題。
畢竟公司的財報直接與他在科院的前途和錢途掛鉤,華盾生科產品賣的越好,他的業績自然也就越高。
鄭祖的目標是在三年內從基金理事長晉升為科大下屬某大型企業的一把手,那家企業的現任領導將在三年後的夏天到齡退休,目前來看鄭祖算是那個位置的有力競爭者。
但如果因為經銷商的原因導致鋪貨速度放緩....哪怕比預期放緩個小半年,鄭祖到時候的情況就不好說了。
當然了。
鄭祖的想法也不能說他唯利是圖,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訴求和規劃,是否選擇國資經銷商的問題還不至於上升到立場的程度。
“鄭理事長,您先別急嘛。”
望著臉色遲疑的鄭祖,林費安反倒笑了起來:
“鄭理事長,咱們國家出口藥物這個行業發展的時間比較晚,同時化工和藥品方面與國外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代差,所以我們公司在歐美的份額不高,也是有外部客觀因素存在的。”
“實際上不止是我們正大天晴,廣藥國生這些企業的情況都差不多,資料上也就差個百分之幾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