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對菅原敬介說完麥克阿瑟的聖經之後。
桑德爾·漢普里當即表情一肅,繼續說道:
“好了,菅原先生,我們時間有限,來不及婆婆媽媽了。”
“現在我以聯合艦隊負責人的身份命令你,立刻派出艦艇跟蹤華夏的三艘測量船,務必在第一時間搶到資料艙!”
“如果我們此行順利,回霓虹後我會給你請功的!”
菅原敬介略微猶豫片刻,最終還是雙腿一併攏,腦袋一低:
“哈依!”
此番霓虹海上自衛隊雖然掛著霓虹國旗,但實質上還是以桑德爾·漢普里代表的第七艦隊為主,甚至對內的叫法也叫做聯合艦隊。
桑德爾·漢普里在整支艦隊裡擁有最高的決定權,如今他這麼一開口,菅原敬介也只能乖乖照做。
況且菅原敬介的這個想法也只是一種縹緲的預感,沒有任何實質證據支撐,即便是他本人其實也不認為這個想法能成真。
畢竟這可是洲際導彈呢
洲際導彈精度的測量方式叫做CEP,也就是圓誤差機率的首字母縮寫。
理論上來說。
從一個點發射的彈道導彈會落在另一個點,其距離可以使用彈丸運動的原則來計算,這屬於單純的物理過程,有點類似後世物理題中的‘忽略空氣阻力的自由落體’。
但實際過程中由於各種外部因素,例如普遍的空氣動力學條件等限制,實際著陸點可能與理想著陸點不同。
因此,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被定義為在預定點周圍具有一定半徑的圓形區域,而不是明確的地理座標。
這種定義方式叫做CEP,也就是圓誤差機率的首字母縮寫。
它會在一個理論落地周圍畫出三個同心圓,第一個同心圓半徑為N,區域顯示紅色,落在這塊區域的機率是50%。
紅色之外則是2N的同心圓,機率一般在90%左右。
2N往外是3N,機率是99.8%——也就是說導彈有接近99%的機率會落在3n為半徑的圓形範圍內。
而在具體數字上,這個n通常都以公里甚至十公里為計。
要知道。
這可是後世2024年的“現代洲際導彈”,飛行途中有中繼點可以定位,下落階段有自身制導雷達導航,但它們的落地誤差依舊不小。
所以在菅原敬介想來,華夏想要實現精確出導彈落點,顯然是難如登天。
於是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