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大於想了想,繼續說道:
“咱們基地的CA10運輸車大家都知道吧,理論上它的最高車速是每小時65公里。”
“但這並不代表CA10車上那款5.6升6缸發動機的極限就是這個數字,如果把它換到一輛硬體條件更加優秀的車子上,那麼它的時速說不定能爆發到80公里。”
“CA10就是盧瑟福公式,它能夠流暢的駕馭那款發動機,甚至跑幾千公里都不會出問題,但卻並不是發動機的極限框架。”
這一次,張清總算聽懂了大於的意思:
“于敏同志,你是說你推匯出了一個比盧瑟福公式更加高效的散射公式?”
大於重重點了點頭:
“沒錯。”
接著大於順手拿起粉筆,直接在就近的黑板上寫了起來:
“盧瑟福公式描述的是一種經典散射截面,在原子彈也就是核裂變的情景下都屬於一個很優秀的理論。”
“但是根據我的推導,當條件換成聚變.哪怕是不可控聚變框架的時候,點粒子的碰撞引數其實存在一個陷阱。”
張清聲調拔高了幾分:
“陷阱?”
“是的。”
大於在自己寫出的公式上畫了個圈,解釋道:
“在聚變情況下,點粒子的速度存在一個虛值。”
“這個虛值看起來是極限值,但實際上它還可以再快一些。”
早先提及過。
和立體角不是常規度數角一樣,散射截面同樣不是常規認知裡的截面。
這是描述微觀粒子散射機率的一種物理量,又稱碰撞截面。
一種運動中的粒子碰撞另一種靜止粒子時,如果在單位時間內透過垂直於運動方向單位面積上的運動粒子數為1,靜止粒子數也是1,則單位時間發生碰撞的機率稱為碰撞截面。
截面的量綱與面積的量綱相同,單位是靶恩,&n2 .。
如果碰撞為彈性散射,相應的截面稱為彈性截面,如果碰撞為非彈性散射,相應的截面稱為非彈性截面。
1909年的時候。
盧瑟福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開創了原子物理學的新天地。
該實驗也為後人提供了一種用散射手段研究物質結構的方法,對近代物理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在近現代物理學諸多領域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在經典力學裡。
粒子的運動有著確定的軌道,所以經典散射的關鍵也是求出軌道,即找出散射角與碰撞引數的關係,這裡當然就要用到牛頓運動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