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方面。
拔高歸拔高,霍金的學術成就還是很紮實的——只是沒有達到一流層次罷了。
他的主要學術成就在於兩個方面,一是大爆炸奇點理論,二就是霍金黑洞蒸發理論。
其中後者便包括了黑洞輻射、黑洞熵等徐雲提到的、或者楊振寧推匯出來的結果。
如此一來,霍金今後的走向就不好說了。
他不像海對面的溫伯格和蓋爾曼,溫伯格和蓋爾曼的成就某種意義上也算是被徐雲給截了胡,但徐雲敢肯定,這兩位大佬今後的成就反倒會更高。
而霍金呢,他在學術方面的道口是比較“窄”的——他只研究天體物理,準確來說是天體理論物理。
他有點類似1850副本里被徐雲牛頭人了X射線的倫琴,屬於徐雲也不知道走勢會如何的情況。
不過霍金的數學基礎還是很強的,所以應該不用太擔心他會泯然眾人。
另外
等副本結束後徐雲還會用邀請函去見一次霍金,某種意義上來說算是了了霍金的遺願,因此他對於霍金雖然沒那麼大臉說什麼心無歉意,但至少雙方在支付的‘代價’上可以算是對等的。
當然了。
關於那張邀請函徐雲還有一些微操,此處暫且不表。
總而言之。
隨著黑洞熵和黑洞輻射的推匯出爐,有關黑洞觀測的立項在理由上就不存在什麼問題了。
“小徐。”
接著楊振寧想了想,對徐雲問道:
“按照你的預期,【紅岸】基地黑洞專案的具體檢測裝置大概有哪些?”
說來也巧。
徐雲雖然不是天理物理方面的從業者,但他的好基友張和光.也就是科大星系宇宙學實驗室的那位在讀博士、徐雲原計劃安排神王星的物件,曾經和他介紹過很多關於黑洞研究的資訊。
因此他沒怎麼費勁,就很快檢索出了那部分記憶:
“首先肯定就是射電望遠鏡了,從Xray到Gammaray多波段進行觀測,這也是黑洞觀測理論上的主力軍。”
“其次則是引力波探測器的協助工作,另外還有無線電波、事件視界望遠鏡等等。”
上輩子是黑洞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黑洞這玩意兒本身是無法被直接觀測到的,因為它的引力非常強大,甚至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因此它本身是不發光的。
但是根據黑洞的引力作用和周圍物質的運動情況,物理學家卻可以透過觀察黑洞周圍的物質和現象來推斷黑洞的存在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