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別說生產暗物質的技術涉及到了磁光阱和愛因斯坦凝聚態相關,別說如今這個時期了,再過四十年都很難做到對應的條件。
但另一方面。
如果不把暗物質作為一個短期內公開的成果去研究,而作為一個長遠規劃去對待的話.....那這就不一樣了。
舉個例子。
基礎粒子模型雖然在2023年都還存在很多奧秘,但這個模型本身囊括的61種微粒卻都發現的很早——除了希格斯粒子之外,其他微粒基本上都在二三十年內被發現了。
那麼問題來了。
這些微粒被發現之後呢?
屆時的研究方向該指向何方?
按照後世的軌跡,這些方向無外乎引力波、量子相關、室溫超導以及暗物質等有數幾種。
因此倘若徐雲此時預留下了一條小道......
那麼等將來時機合適,這條小道便可以被拓展出一個大方向。
暗物質的研究最少也能持續個一二十年,算上粒子模型在內,保守點說華夏未來30年的理論方向都無憂矣!
徐雲不是能夠一眼萬年的聖人,戰略視野也談不上什麼胸有溝壑,三十年的規劃已經是他的能力極限了。
況且以兔子們的能力來說,三十年的時間足夠讓他們創造很多很多東西了.....
只是此前徐雲一直在猶豫要不要踹出這一腳,畢竟暗物質離兔子們現在確實有點兒遠。
但如今既然連4685Λ超子都被發現了,那也就不存在猶不猶豫的事兒了.....
當然了。
4685Λ超子和暗物質之間還存在很多遞進關係,要怎麼才能比較平滑的將這事兒說出來,徐雲還需要仔細想想。
而另一邊。
確定了徐雲確實沒有生病後,王淦昌便繼續又翻到了另一頁上:
“老師,除了這兩份相同的Λ超子之外,另一個被發現的粒子也有點特殊。”
趙忠堯聞言眉頭一掀:
“哦?怎麼說?”
王淦昌將這頁報告遞到了趙忠堯面前,解釋道:
“這顆粒子的質量大概在23.8GeV24.9GeV之間,算是標準的強子族,但並不屬於Λ超子。”
“它的末態位存在一個比較奇怪的傾斜條件,我按照費米子的進動頻率進行了計算,發現實際和理論數值間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偏差。”
“怎麼說呢....有點類似繆子的反常磁矩,但又不完全一致。”
趙忠堯的眼中頓時浮現出了一絲好奇,接過報告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