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盤往右是一個高度三米左右的圓筒,圓筒底端連著一條十多米長的圓形管道,直徑大概有1.5米,管道上纏繞著大量銀白色的線圈。
管道的最右端則是一大堆的示數表和方方正正的鐵皮箱,另外還可以看到一些類似輸水管的液壓裝置。
“諸位。”
眼見眾人一進屋便將目光鎖定了這套裝置,之前一直沒怎麼說話的趙忠堯開口了:
“諸位同志,和你們正式介紹一下,咱們所在的這間屋子,就是專門為這臺串列式加速器準備的操作室。”
“室內左右兩側的這兩組裝置就是加速器的操作檯,可以執行定時、裝置啟動、指令輸入之類的操作。”
“至於操作室後方....也就是玻璃另一側的裝置,自然就是加速器的主體了。”
聽聞此言。
不少領導便再次看向了玻璃後的管道裝置。
這些目光有探究、有期待,有茫然,但也有質疑。
畢竟這年頭的粒子加速器真的是冷門到不能再冷門的概念,相關研究人員甚至比搞核武器的學者還要少。
當年趙忠堯搞靜電加速器的時候,甚至還有部委的主管領導以為這是一個加強版的輸電裝置,能把靜電拿來發電......
因此眼下有些領導對所謂的的說法持有疑惑,倒也實屬正常。
而比起其他領導的複雜情緒,徐雲的目光就純粹是隻有好奇了。
作為一名上輩子搞粒子物理的相關從業者,徐雲沒少聽說過這臺被劍橋大學起名為PICK的串列式靜電加速器的名字——因為它實在是太特殊了。
早先提及過。
粒子加速器可以分為兩大類:旋轉加速器和直線加速器。
旋轉加速器也就是所謂的迴旋加速器,它透過電磁場來加速粒子,軌道是一個圓形,例如目前全球最大的粒子對撞機LHC的同步加速器就是這一類。
直線加速器則是一條直線,它利用電磁場和電子阱來加速粒子。
直線加速器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1年,當時范德格拉夫發明了靜電加速器,質子能量可以達到1.5MeV。
不過串列式加速器的歷史就要晚很多了,直到負離子源和原子的剝離技術取得成功之後,全球才發明了第一臺串列加速器。
&nate30,那麼串列靜電加速器就是mate30的pro版本。
而為什麼要說PICK串列加速器很特殊呢?
因為在這架加速器生產出來之前,全球最高能級的串列加速器只有13.4MeV。
當時處於13.4MeV這個檔位的裝置大概有七八臺吧,都是在1013這個區間磨磨蹭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