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它真的是惰性中微子嗎?”
“答案......”
卡洛·魯比亞頓了頓,方才又道:
“並不全是。”
說話之間。
卡洛·魯比亞背後的螢幕再次一換。
同時卡洛·魯比亞換了張稿紙,繼續介紹道:
“根據我們對這顆右手中微子的研究,由於質量矩陣的對角化的緣故,它在味本徵態到質量本徵態只見會欠缺一個么正變換。”
“它的屬性更加類似夸克的CKM矩陣,在作為活躍中微子套入現有模型時時,才會滿足質量平方差之和等於0。”
聽聞此言。
臺下頓時響起了一陣帶著遺憾的嘆氣聲。
盧卡斯亦是如此。
此前提及過。
惰性中微子並不等於右手中微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走進不科學】 【】
否則此前就不用說發現右手中微子,直接說發現惰性中微子就行了。
惰性中微子在結構上可能是右手中微子,也可能是未被發現的左手中微子——目前發現的左手中微子有三種:….電子中微子νe,繆中微子νμ,以及陶中微子。
所以保不齊什麼時候會再發現一個左手中微子,雖然從基本模型角度來看機率不大,但至少機率不是為0。
事實上。
與右手中微子直接掛鉤的概念有且只有一個,就是此前提及過的中微子震盪。
也就是觀測到了中微子震盪→因此中微子有質量→所以中微子有手性這個遞推邏輯。
只是一直以來物理學界都沒有發現右手中微子,所以才會將它和惰性中微子聯絡在一起。
好比讀者猜測某個作家能日更五萬(惰性中微子),討論後覺得把他關小黑屋能做到這點(右手中微子)。
但這只是一種可能,二者實際上沒多大關聯性。
讀者好不容易綁架來了作家,關了小黑屋後發現他只能日更兩萬。
所以小黑屋(右手中微子)並不是日更五萬(惰性中微子)的正確方式。
也就是右手中微子不是惰性中微子,惰性中微子另有其他可能。
比如說把作者吊起來打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