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前我們既缺少捕捉訊號的裝置,又缺乏一個合適的推導模型,因此對於雷暴自然是無能為力。”
“但是....這一次我們卻不一樣。”
說到這裡。
葉篤正抬頭看了眼一旁的徐雲,眼中露出了一絲感激:
“如今我們既得到了氣象多普勒雷達的幫忙,掌握了很多此前不曾具備的引數,又在韓立同志的協助下新構建出了一個數學的氣象工具。”
“所以在雷暴推導這一塊,我們已經不像過去那般無力了。”
聽聞此言。
一旁的徐雲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上的繃帶。
他其實很想輕咳一聲,說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工作而已。
畢竟雷暴預測這種事情,在後世算是一項非常基礎的技術。
不誇張的說。
甚至很多鄉鎮企業、單位都具備短期的雷暴預測能力,中長期的運氣好也能做到預測。
畢竟......
雷暴產生的條件其實很簡單。
首先是水汽條件。
水汽在凝結成雲滴或冰晶時,會釋放大量的潛熱。
該能量是驅動雷暴上升氣流的主要能量來源,因此水汽可以說是雷暴的“燃料”。
二則是不穩定的層結條件。
不穩定層結的作用就像是將“燃料”釋放出來的“通道”,其中又有分絕對不穩定、條件不穩定等。
通俗講些就是.....
相對冷的在上、相對暖的在下。
或者密度低的在下、密度高的在上,這就是不穩定層結。
以上條件均滿足時。
雷暴的觸發機制就剩下了地面邊界、地形抬升作用2種情形。
前面兩個水汽與層結條件很簡單,屬於氣象多普勒雷達可以捕捉到的引數。
而後面這兩種情形嘛......
自然就是葉篤正在徐雲的協助下推匯出來的模型啦——畢竟雷暴預測本身也是wrf一個很關鍵的情境嘛。
若非如此。
徐雲此前也不會驚歎於葉篤正的模型思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