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這段時間裡,負責交接相關檔案的都是周材。
眼見老郭將視線投向了自己,周材便從身上的檔案袋裡取出了一份檔案,搖頭道:
「郭工,根據我們瞭解到的資訊,從1910年開始到今年年初,劍橋大學一共畢業了246名華人留學生。」(參考自劍橋大學校友錄bin/seah)
「這246人的出生構成比較複雜,有建國後出國的,也有建國前的庚款留學生,還有祖輩—也就是數十甚至上百年前出國務工生活的華人後代。」
「而這些人中.....並沒有人叫做韓立,倒是有個叫做韓燕的女同志,今年已經62歲了。」老郭見狀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道:
「也就是說..
..韓立應該是個化名?」周材點點頭:
「大機率是的。」說完。
他便與老郭對視一眼,二人的臉上同時露出了一絲微妙的表情。說實話,
在眼下這個年代,化名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尤其是在221廠內,你見到的所有人都是化名。
比如說老郭的化名是叫陳濤。
王淦昌先生的化名是王京。
蔡少輝的化名是蔡永福等等。(我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了有個化名叫蔡吉巴的,我不厚道的有點難繃....)但一個外來人選擇化名...
想到這裡。老郭便又問道:
「周助理,在這些華人畢業生裡頭....非建國後畢業並且目前下落不明的有多少人?」周材過去這些天都在整理這些材料,聞言立刻便報出了一個數字:
「四十八人。」「四十八人啊....」老郭微微嘆了口氣:「哎....」
在過去的那段戰亂歲月中,全球各地到處都在打仗。戰火紛飛之下。
國內尚且有一堆失蹤人口至今生死不明,就更別說國外的留學生了。
加之目前西方國家一直都在針對華夏進行資訊封鎖,很多人物的下落遠遠不像後世那般可以精確的完成鎖定。
換而言之.....
結合此前的痕跡來看。
徐雲很可能就是那四十八個下落未明的華夏留學生中的一員。當然了。
以上這個猜測有一個很很重要的前提。就是.....
徐雲確實是偷偷歸來的留學生,而非透過某些小機率手段非竊取到畢業證書的小賊。其實要驗證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只要做個交流就行了。
畢竟竊賊不可能會講英文嘛。
隨後老郭平復了一番心緒,對林宇說道:「林主任,病人現在還醒著嗎?」
林宇點點頭,伸手朝屋內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