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環雖然給了《永樂大典》作為獎勵,但卻從沒說過能夠保證它安然出土,只是展現過出土後的效果而已。
換而言之。
如果操作不當,《永樂大典》是會損毀的。
因此永陵的挖掘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考驗。
萬一永陵挖掘組只參考現有遙感探測器的資料,不認為地宮之下有永樂大典,按照只有一層陵寢進行挖掘。
那麼當他們挖掘到這套奇書的時候,有些儲存手段可能就沒那麼全備了。
一個不小心,就很可能重蹈定陵的覆轍。實際上不止定陵。
在華夏建國後的考古史中,有很多文物都曾經因為挖掘階段的預設方案不全備而遭受過損失。
比如赫赫有名的馬王堆西漢墓。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馬王堆西漢墓出土了辛追女屍,但鮮少有人知曉,馬王堆墓中曾經出土過一尊雲紋漆鼎,內中裝著一罐藕湯。
藕湯出土時尚能分辨藕片形狀,但卻因為鼎蓋被掀開以及晃動的緣故,藕湯迅速溶解了。
當時湘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
究員周世榮先生只來得及拍下一張快照,成為了如今藕湯影像的孤本。(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這張照片)
因此徐雲的擔心,確實是有可能發生的。而一旦《永樂大典》損毀.....
那麼無論是它在光環上的增益還是現實中的文化價值,都會遭遇到極其嚴重的影響。
要知道。
如今的棒子已經離譜到小卡片上都印著華夏某景姓女星的照片了.....因此無論於情於理,徐雲都應該參與到這次的考古發掘中。
所以翁瑜婧她老爸的工作職務,此時就非常重要了。
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幹事—比如宣傳部的小科長啥的,他能拿到立項書只是因為單純的宣傳需要。
那麼徐雲恐怕還需要另想辦法才能和專案組搭上邊。
但如果對方是專案的負責人...即便只是負責人之一,那麼很多事情就都好辦了。
聽到徐雲的問話後。
翁瑜婧想了想,認真的介紹道:
「我爸叫做翁同,今年52歲,是金陵博物館的研究員,金陵大學考古文物系教授。」
「另外還掛著啥華夏明史研究會理事的頭銜,總之亂七八糟的一大堆吧。」
「不過雖然頭銜很亂,但多少也算是個業內知名人物,百科上都有他的資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