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看這章之前建議再看一下216章,世界毀滅的那部分。
…………
「……「
第一排處。
聽著從威騰口中說出的這番話。現場頓時陷入了有些微妙的沉寂。
只見安東·塞林格嘩啦啦的翻動了幾下自己的那疊報告,從中抽出了與威騰所示編號相同的那份,放在面前仔細審視了一番。
其餘幾人也很快做出了相同的動作。又過了片刻。
安東·塞林格放下檔案,與潘院士做了個師徒間的眼神交匯,方才開口對威騰道:
「威騰先生,您的想法確實很有新意,但是.......
「恕我直言,目前物理學界似乎並沒有粲夸克....不,應該說沒有任何夸克與膠子會發生變換的證據.....」
安東·塞林格說完。
包括不少參會者在內,許多人同時點了點頭。
此前提及過。所謂強子。
指的就是參與強相互作用的粒子,包括介子Meson和重子Baryon。
在夸克模型建立後。
物理學界想出了一種叫做深度非彈性散射...也就是很多人熟悉的DIS法來探究強子構造——那時候的強子主要是質子。
簡單的說就是用高能電子轟擊質子,把電子打入質子內部,透過對末態粒子的分析來反推質子內部結構。
所以這個實驗也叫作電子—質子深度非彈性散射實驗。
DIS表明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質子內的部分子具有「漸進自由」的性質。簡單地說就是......
部份子之間越接近,強作用力越弱。
當部分子之間非常接近時,強作用力極弱,以便到它們完全可以作為自由粒子活動。
這種現象就稱為「漸近自由」。
反之,部分子之間距離越大,強作用力就越強。
1973年的時候。
海對面科學家格羅斯、波利茨、威爾茨克發現SU(3)色規範群下的非阿貝爾規範群具有漸進自由的性質,由此建立了描述強相互作用的理論——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量子色動力學,並且在2004年獲得諾獎。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