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過粒子對撞實驗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你第一天進入實驗室的時候,你的導師必然會告訴你這樣一句話:
“在粒子物理的領域中,單獨一份事例報告是沒有參考價值的。”
實話實說。
這句話確實適用於大多數場合,一份孤例在很多時候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在少數情境下,它卻也未必準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林誠他們的撞擊實驗,啥都是0,曲線平到了不能再平。
即便只有一份事例統計,也足以說明很多問題。
又例如......
此時此刻,擺在徐雲他們面前的、這份編號為234491835的事例表。
這份事例表上的凸起極其驚人,已經和讀者老爺們早上帥醒時的小雨傘有的一拼了,眼瞅著奔著20厘米去了。
別說業內人士。
即便是陳姍姍以及場外觀看直播的觀眾,都能看出這個訊號絕對不是什麼漲落的偶然。
換而言之.....
科院組計算出來的量級中,確實存在著一顆未知的粒子。
不過作為ac米蘭資深球迷的潘院士很清楚一個道理。
那就是在真正的實錘落下來之前,無論如何都要忍著不能開香檳。
畢竟遠的不說,就說近的吧:
鈴木厚人他們計算出來的11.4514gev的粒子都能翻車呢。
於是潘院士平復了一番心緒,強迫自己平靜下來,對著有些興奮的卡洛·魯比亞說道:
“魯比亞先生,請您冷靜點,現在我們要做的還是先收集匯總事例,完整的把粒子的相關屬性匯總並且確定粒子的真正屬性,千萬......
“不能再讓750gev的舊事發生了。”
750gev。
潘院士的後半句話猶如一冊博人傳砸到了卡洛·魯比亞的心頭,令他渾身上下頓時一個激靈。
原先冒出的那股興奮勁兒,也隨之消下去了大半。
理論物理學家皆在咒罵當初的那番操作,但當時的其實是真以為自己發現了一顆新粒子,內部據說連粒子的名字都想好了。
結果誰知道如此穩的一顆粒子居然翻了車,以至於被罵到了現在都還沒被原諒。
所以聽潘院士這麼一說,卡洛·魯比亞也立刻冷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