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蓋爾曼、溫伯格等幾位非常傑出的科學家用這套理論做框架,給出了描述強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動力學以及弱電統一理論。
也就是弱相互作用和電磁相互作用的統一。
至此。
四種相互作用中的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都是在楊老的規範場理論框架下完成的。
此前提及過的基礎粒子模型便是在規範場論上發展出來的成果,幾乎主導了20世紀50年代之後的物理學研究。
所以為什麼說楊老對物理學界的貢獻很大,原因就在這裡。
因此這個理論沒有幫助楊老獲獎,但卻是他擁有現今影響力的核心所在。
當然了。
需要解釋的是。
楊老的這個理論之初,並沒有直接給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他更多提出的是一個大體的框架。
也就是打了個地基,後續大家一起添磚加瓦蓋起來的樓。
比方說此前先行一步抵達的特胡夫特。
在特胡夫特之前,人們做電弱理論計算的時候往往只能做暴力截斷,得到的結果也與實驗相差甚遠。
正因為如此。
70年之前的電弱理論並不被人們所廣泛接受。
而正是因為特胡夫特的工作,才使得電弱理論真正變得“有用”起來。
因此學界一直在流傳著一句話:
雖然特胡夫特的年齡比楊老要小,但他卻成就了楊老和溫伯格。
在現如今,很多人都有一個傾向。
&nills場位於理論的底層,而把整個標準模型,甚至全部量子場論都歸功於楊老。
這也是不客觀的。
楊老的情況如果要對標,大概有點類似網文裡的《飄邈之旅》。
也就是屬於所謂的“仙俠”分類開山鼻祖,後續的幾乎所有仙俠幾乎都有它的影子,談仙俠必提及它。
但是你說它完全劃定了仙俠格局?
這顯然也是有點極端了。
《星辰變》《仙逆》《凡人》的讀者肯定都不樂意。
所以按照之前的說法。
楊老屬於‘奠基人’型別,但嚴格來說卻不能算是‘拓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