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來就是羅塞蒂是特招的走讀生,本身就沒有資格參與會長評選。
換而言之。
眼下老湯在使徒社中遭遇的阻力之一,應該就是源自羅塞蒂的忌憚。
沒錯。
之一。
畢竟根據人數上分析,老湯有斯坦利、艾維琳做盟友,有丹尼爾和奧爾森做中立方,佔據了足足一半的成員數。
老湯哪怕遭遇了羅塞蒂打壓,無論如何也不至於被擠兌到連面試是幾選幾都不知道。
所以......
真正給老湯造成困擾的阻力,應該還是源自那些已經畢業的前任使徒們。
就在徐雲暗自思索之際,過道處忽然走進了一個熟人:
馬克斯·克里斯蒂安·腓特烈·布魯赫。
只見布魯赫輕車熟路的走到奧爾森身邊,坐下後與奧爾森交談了幾句,很快便抬起頭看向了徐雲。
對上目光後。
他遙遙朝徐雲舉起了酒杯,做了個致意的動作。
徐雲也連忙朝他回了個相同的動作,表示打過了招呼。
放下酒杯後,徐雲輕輕摸了摸下巴。
「原來布魯赫背後的推薦人,就是奧爾森嗎?奧爾森.....似乎也是個德國名字?」
隨著時間逐步的推進,一些疑團的答案也逐漸顯露在了徐雲面前。
接著趁閒聊的空隙,丹尼爾也開始向徐雲介紹起了屋內的其餘前任使徒:
「那位是愛德華·菲茨傑拉德先生,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和翻譯家,同時也是我個人很崇拜的一位學長.....」
「你左前方的是伊姆雷·羅賓,對,就是那個光頭,現在在倫敦警署做副署長.....」
「還有那位,他就更了不起了,叫做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丹尼爾洋洋灑灑的將屋內的人物們簡單過了一遍,其中有些人哪怕在一百多年後也小有名氣。
例如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
沒錯。
就是《名利場》的作者。
《名利場》這部是公認的世界名著,薩克雷在後世更是與狄更斯齊名,被許多人奉為一代文學大家。
又比如愛德華·菲茨傑拉德,這也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
他要到明年才會釋出自己的成名之作《幼發拉底人》,並且直到1859年發表《魯拜集》後才會登上人生巔峰,而那時候他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