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光子靜質量為0“或者“光子的質量是10^55kg“之類的文章,它們實質上討論的都是四波矢類光。
涉及的是諾特定理中均勻空間中平移不變性的守恆量,而非真正意義上的光子靜質量。
目前對光子真正的釋義是這樣的;
光子不存在靜質量的定義,但它擁有能量。
沒有靜質量定義,這也是超距作用的支撐之一。
當然了。
還是那句話。
現有的微粒模型依舊存在很大的補充空間,隨時可能出現一些顛覆性的發現。
比如說希格斯粒子。
比如說引力波————之前寫到引力波的時候居然還有人說引力波是概念,沒人能證明它存在。
說這種話的要麼是把引力波看成了引力子,要麼就是個15年之前來的穿越者……
又比如15年拿諾獎的中微子振盪。
中微子振盪是中微子有質量的一個證明,而根據標準模型中的理論推導來看,中微子其實是沒有質量的。
人類的科技、理論,就是在一次次的推倒、修補中得以完善的。
而很明顯……
這一次。
人類又發現了一個無法觸控的“幽靈“粒子。
“……“
實驗室內。
在從趙政國的口中得知了實驗結果後。
徐雲足足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緩緩撥出了一口濁氣。
實話實說。
在計算出那條粒子軌道的時候,他真正在意的並非是可以被捕捉的粒子,而是那條軌道方程。
因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
“粒子軌道“這個詞,表述上其實帶著一定經
典力學框架的誤導性。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個軌道是類似四驅車的固定滑道,粒子們運動後就像旋風衝鋒一樣在固定的軌道上biu來biu去。
但實際上呢。
所謂的軌道,只是類氫原子電子運動的本徵波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