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樣堂而皇之的把“經驗”分享出來,對讀者公平嗎?
對被你扒大綱的原作者公平嗎?
本來吧,今天我是不準備掛這個單章的。
我在託人打聽了對方編輯後,然後拜託和它同為一一個編輯的另一位作者去聯絡了那位編輯。
我的意思就是告訴它我知道你是誰,別在貼吧裝路人了,這種事情我懶得撕,差不多就得了。
別人互撕好歹也都成績差不多呢。
結果這貨來了句我小心眼。
合著伱在貼吧黑了我八個月,我知道情況以後去託人和你編輯說了了一聲,就成我小心眼了?
真是會歪曲事實.......
我覺得這個世界多少應該還是要講些道理和邏輯的。
總而言之。
既然私下裡提醒你叫做小心眼,那我就乾脆發個單章說清楚情況吧,給臉不要臉也沒辦法。
還有我看了看這本書,發現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羅列一下給大家看哈。
1.
我這本書12月就寫了吡蟲啉研發,上架章節明確了是鈉離子通道神經毒素的殺蟲方式,對手是拜耳,以上步驟完全為我原創。
那本書5月份同樣推出了殺蟲劑,也是鈉離子通道神經毒素,對手也是拜耳,不過殺的物件不是蟑螂而是蝗蟲。
但是那位作家,給你科普一個知識。
蝗蟲是鏈狀神經系統,群居蝗蟲的LGMD神經元會將苯乙腈轉化為氫氰酸,所以蝗蟲是不會被鈉離子通道神經毒素給殺滅的,目前化學殺蝗蟲的只有有機氯狄氏劑一一不是神經毒素有沒有被研發出來的問題,人家根本不是神經毒素的受體。
鈉離子通道神經毒素只對蟑螂和蚊子有效。
寫出來給你套都套不來。
2.
我這本書三月底結束蘇頌副本,發現易安菌,生存件相當極端,主角發現後開展了擴列和基因編輯,十多天前獲得微生物電池獎勵,成立微生物實驗室。
那本書在6月17號的章節同樣在極端條件下發現了某個微生物,主角發現後開展了基因編輯,最新章節成立微生物實驗室。
3.
我這本書的易安菌可以殺滅奈瑟氏菌和厭氧鏈球菌,它的書就變成了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都是口腔腸道菌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