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發掘長陵事,和各方面談,都表示贊成。擬一報gwy文稿,可用否請斟酌改正。請你領銜,范文瀾、沉雁冰、鄧拓、張蘇都會簽名贊成的。”
這份報告很快被髮往了上面,不過由於發掘難度問題,1956年4月才轉而決定先試掘定陵。
1956年5月17日。
定陵發掘工程正式啟動。
而這也正式解開了華夏考古史上知名慘劇的序幕。
整個陵墓發掘的過程很順利,沒有人員傷亡,更沒有考古裡遇到的那些神鬼之事。
前後不過幾天,考古隊很快就進入了地宮。
地宮的後殿中停放著萬曆皇帝與孝端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三口棺槨,此前皆未遭到破壞,隨葬品完整。
另外土各類器物二千六百四十八件(不包括錢幣和紐扣)。
其中紡織品與衣物數量最多,共六百四十四件,主要是絲織品。
此外較多者還有金器二百八十九件,銀器二百七十一件,銅器六十五件,錫器三百七十件,玉器五十一件,漆器八十四件,首飾二百四十八件。
然而由於當時的文物修復儲存技術嚴重不足的緣故,專家們使用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溶液,來加固這些出土的絲織品。
結果是初期效果不錯,然而過了些時間之後,這些處理過的絲織品便開始出現了問題:
它們陸續失去光澤、柔軟和彈性,不但發黑發硬還變脆了。
再加上當時也沒有恆溫恆溼避光的庫房用來儲存文物,結果導致這些絲織品大多嚴重損壞。
同時為了滿足定陵博物館的展出需要,當時針對萬曆帝后的棺槨製造了複製品。
孰料複製品造好後,定陵博物館的某位負責人便命人將原棺槨當成垃圾給扔進了山溝。
從此,萬曆帝后的原棺槨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今天地宮中陳列的,仍是當年的複製品。
至於萬曆皇帝和帝后的屍體,也在大變動的那些年裡在定陵博物館廣場公開砸毀並且焚燬。
所以自那之後。
華夏便從未開啟過帝皇墓的發掘工作了。
......
注:
這幾天開大會,所以大家都看不到本章說,但我後臺還是會顯示的,所以各位還是可以照常留言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