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縫干涉次日上午。
“什麼?”
科大同步輻射辦公室內。
正在呼嚕著一碗太和板面的潘院士呲溜一口,將半截面條飛速吞下,鼓著腮幫子一邊咀嚼一邊對面前的徐雲問道∶
“小徐,你說你想分包一部分孤點粒子的研究課題?”
徐雲點點頭,將自己原先準備的那份草圖遞了過去∶
“嗯,您看看這個。”
早先提及過。
徐雲的想法說白了其實很簡單∶
靠著孤點粒子無靜質量的特性取代超冷鏈的銣原子,從而達到更高精度的測量反饋效果。
因此潘院士只是匆匆掃了幾眼,便明白了徐雲的全部想法,將它放到了一旁。
篤篤篤———
只見潘院士的食指在桌面上有節奏的敲擊著,整個人面露思色。
幾秒鐘後。
他抬頭看向了徐雲,斟酌著道:
“小徐,從圖紙上來看,你的思路確實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你應該知道,一個專案是否立項,不是,思路,這兩個字就能確定的,需要定製出更全面、更有可行性的步驟才行。”
“比如我問你,你準備怎麼讓孤點粒子形成量子態?“
潘院士的表情很凝重,絲毫沒有放徐雲一馬、照顧自己弟子的意思。
依舊是以銣原子為例。
銣原子首次獲得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時麻省理工學院的沃夫岡·凱特利與科羅拉多大學鮑爾德分校的埃裡克·康奈爾在170nK的低溫下達成了這個成就。
自那以後。
銣原子方才被大範圍的在實驗室內開始廣泛運用,並在15年後成功脫離實驗室,出現在了重力梯度儀上。
但是……
這麼一句簡單的描述背後,蘊藏著的是無數前人的汗水,以及超高的製備難度。
銣原子如此,孤點粒子同樣如此。
孤點粒子想要取代銣原子在重力梯度儀的位置…或者直白點說,要讓孤點粒子具備適配重力梯度儀的可能性,徐雲就必須要解決一個最最最基礎的問題∶
怎麼搞出像銣原子一樣的量子態?
做不到這一步,那麼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