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衝鋒槍的設計思路源自MP18,也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款可靠的衝鋒槍.
它誕生的背景在一戰,即20世紀初.參加過一戰的老兵同學應該都記得.
一戰那會兒,人們還在塹壕里拉著大栓搞對射.
這個長長的戰壕極大程度的限至住了各國軍隊的進攻速度,戰爭往往會陷入一種僵持不下的局面.
於是呢,各國都在試圖打破這種僵局.
而士兵手裡的槍恰恰又是一個關鍵因素,那會兒士兵通常用的都是長長的栓動步槍.
射速慢,拉一下打一槍的,衝到戰壕裡以後非常吃虧.1915年底.
德國人認為,開發一種在最後200米內進行交火的高射速的武器勢在必行.
而這種武器就是衝鋒槍.在戰場上.
等你衝到對方近距離的時候,你栓動步槍的射程和精度什麼的都沒什麼意義了.
這些優點發揮不出來,這個距離要的就是射速.
因此開發一種短小\射速快的武器,在塹壕裡\近距離交火的優勢非常大.
最終在1917年的時候,雨果·施邁瑟開發了一款衝鋒槍.就是大名鼎鼎的MP18衝鋒槍.也就是後世軍迷極其熟悉的花機關.
這種衝鋒槍槍長80厘米出頭,使用的是9x19mm魯格手槍彈,採用1支32發蝸牛型彈鼓供彈.
射速每分鐘400發.
不過這款衝鋒槍真正的特殊之處除了它是'第一把'衝鋒槍外,更關鍵的還是在於它的魔改版:
當年赫赫有名的漢陽廠,便把MP18魔改過一次.
&nm口徑子彈,用30發直彈匣取代了原型槍的32發蝸牛型彈鼓.
當年咱們紅軍警衛機關配備的就是這種魔改後的"花機關".在大渡河戰鬥中.
咱們第1軍團第1團的第一波勇士17人,每人同樣配備了一把"駁殼槍"和一支"花機關".
在連長熊尚林率領下,他們憑藉"花機關"和"駁殼槍"強大的輸出火力攻克了對岸的守軍工事,力促大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
這也是徐雲之所以瞄上它的原因:首先.漢化版的設計圖紙直接在資料庫就能找到.
其次.
1926年漢陽廠的生產工藝,實際上與1851年英國頂尖工廠處於同檔\甚至還要略低的水平.
有了圖紙後.
徐雲又對這把槍進行了一些細微但說出來可能要被請去喝茶的改動.最終花了十個月的時間,終於研至出了這麼一把衝鋒槍.
當然了.
衝鋒槍即便被設計了出來,射擊環節也並不容易.
但好在徐雲在上輩子玩過不少實彈,壓槍的技術不說多高吧,至少對於那股後坐力有一定的瞭解——可惜國內靶場大多都是氣彈或者手槍,玩起來還是不夠過癮還巨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