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佬只需要租賃一駕馬車,慢慢悠悠的行駛四五個小時,就能抵達今天的實驗會場。
堪稱舉手之勞。
而這些人當中。
有不少便是不斷給艾維琳施加壓力的壓力小子....或者說壓力老子。
徐雲則很貼心的為他們準備了醫生以及硝酸甘油,實在救不過來的話,校內教堂的唱詩班和牧師也能隨時待命。
如果地位足夠高,甚至還可以就地在劍橋校內安家,標準的一小龍服務。
......
威廉·惠威爾作為三一學院的院長,此次活動的邀請人之一,今晚少不了要出面接待各方來客。
因此徐雲在與他聊完天后便主動告辭,來到了今晚實驗的主會場——
一處巨大的空地上。
此時此刻。
這塊空地被分隔成了一小、一中、一大三塊區域。
其中最小的區域位於空地右側。
上頭除了冥王星之夜使用過、此時增加了施密特望遠鏡原理的‘多多羅’望遠鏡之外,赫然還擺著一臺巨大的分析機。
不過比起比起當初博覽會的那臺半成品裝置,徐雲面前的這臺分析機無疑要亮眼的多。
首先入眼的是一塊顯示屏,規格大概20寸上下。
這塊用後世眼光看來相當土氣的螢幕,在這個時間點可是一個相當高技術力產品。
它核心原理就是陰極射線顯像——還記得陰極射線實驗中出現的幾個暗區嗎?用是就是這個原理。
它的內部有一支陰極射線槍,在收到主機方面的訊號後,會根據訊號強弱發射出不同量級的陰極射線。
這些射線會射到一塊位於螢幕左側、由微小的藍色、綠色和紅色磷化點組成的陣列中。
啟動後,光束會一排一排地水平發射。
當磷化點被光束擊中時,它們就會發光,由此顯像。
這是一種低功率同時也低效率的顯示器,只能反饋最終數字,其他影象就別想了。
放置在螢幕之後的,則是兩座高度五米左右、類似後世水塔的巨型裝置。
這兩座‘水塔’中存放著800多個512字的聲學水銀延遲線儲存器,可以進行快速的多位序列計算。
舉個例子。
幾個月前巴貝奇等人在萬國博覽會上計算的那組二十位數,這臺計算機只要1.2秒就可以得出結果。
這個速度比起後世的10^18秒差了何止千萬倍,但比起人力卻要快速且精確許多。
在徐雲今晚的安排中。
這臺裝置將會替代冥王星之夜的數算團隊的職能,對過去一年各個國家觀測到的天文資料進行校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