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千算萬算,卻沒算到現場會是這麼一個情況:
一位年輕的不像話的東方人開啟了談話,並且根據高斯的說法,此人不但是合作的提議者,同時還佔據了今天會談的決定權。
這怎麼可能呢?
如果換做一個年級差不多大的白人或者混血兒,巴貝奇還能往貴族後裔的角度去猜,但一個東方人......
眼見巴貝奇有些疑惑,高斯想了想,便又補充道:
「對了,查爾斯,你應該知道三天之前,由劍橋大學組織發現的那顆‘柯南星“吧?」
巴貝奇點了點頭,答道:
「當然知道,現在連倫敦的工人們都在討論這事兒呢。」
高斯見說拍了拍徐雲的肩膀,解釋道:
「羅峰就是觀星活動的組織者,如果沒有他提出的方案,我們根本沒法找到那顆星球。」
巴貝奇聞言愣了幾秒鐘,旋即恍然的一拍額頭,大悟道:
「原來他...羅峰同學就是肥魚先生的後代?」
此時距離冥王星的觀測之夜已經過去了三天,有關那夜的訊息也已經傳向了各方。
雖然歐洲天文學會方面出於謹慎角度考慮,宣稱還需要更為細緻的觀測才能最下最終的定性,但民間和個體天文學家們卻沒這個顧慮。
他們早在訊息見報的當夜便進行了觀測,觀測結果無一例外的證明了一點:
‘柯南星“確實是一顆未被發現的行星!
過去三天裡。
大到泰晤士報,小到威爾希爾報。
所有歐洲的紙質媒體都在瘋狂的報道這件事,程度堪稱屠榜。
英國媒體上常見的字眼有劍橋大學、喬治·比德爾·艾裡、法拉第、埃利斯伯爵等等。
而德國媒體則將話題聚焦在高斯、黎曼、雅可比這些德意志援軍上頭。
原先扣在喬治·比德爾·艾裡頭上的恥辱帽子已經徹底被摘去,這位格林威治天文臺的臺長再次成為了一位英雄。
至於埃利斯父子就比較倒黴了——有不少輿論認為正是他們的阻礙,導致格物社招募的數學系人手不足,這才給了高斯這些德國人介入的機會。
本來應該獨屬於大英帝國的榮耀,現在卻要被德意志給硬生生分去了一半。
這些言論雖然不至於對埃利斯家族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卻讓他們一時間多少有些灰頭土臉。
而比起紙質媒體,巴貝奇瞭解的內容要更多一些。
他的好友約翰·赫歇爾在第二天,便興致勃勃的找上門來和他說了這事兒。
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