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斯卻很清楚這個新體系會引發的衝擊,於是他謹慎的思想再次佔據了高點,沒有選擇公開自己的理論。
直到高斯死後,這些內容才被人從手稿中發現。
順帶一提。
和這些手稿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十幾種代數證明的方法......
這些手稿的原本現存於哥廷根西南郊10公里的德蘭斯費爾德高斯博物館,哥廷根大學的官網則能找到掃描件下載。
不過導致徐雲心情複雜的不是高斯把手稿送給了小麥,而是這些手稿會引發的後續影響。
先前提及過。
這個時間線的小牛獨立完成了微積分的建立,萊布尼茨失去了一項載入史冊的榮譽。
成名後的小牛作為盧卡斯教授在劍橋大學工作了數十年,因此劍橋大學在微積分方面的底蘊,自然也是全歐洲最深的。
同時呢。
小麥作為能夠推匯出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究極變態,數學系未來的扛把子之一,在微分拓撲流形方面的成就自然也不低。
而後世學過大物和高數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微分流形加上非歐幾何,這特麼的就是黎曼幾何理論啊......
彆著急,這還沒完呢。
要知道。
徐雲之前在開學典禮那會兒,已經把電磁波這玩意兒給整出來了。
加上推導的波動方程,可以說電動力學的核心差不多已經被他構築完畢。
更早之前,他還寫信給小牛提點了絕對時空觀的錯誤。
哦對了。
還有徐雲在鼓搗光速測距時最佳化的旋轉鏡法,估摸著能讓邁克爾遜莫雷實驗提早個七八年開始的。
也就是說。
在小麥大概四十歲的時候,他的技術欄上會出現這麼情況:
電動力學+黎曼幾何+微分幾何+光電效應+第一朵烏雲都齊活兒了......
眾所周知。
以常數c不變數,進行邏輯推導,就得到了時空這個變數。
也就是說.......
在小麥四十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具備了推導相對論的條件、工具、以及思路。
換做別人還不好說,可這貨是麥克斯韋啊......
他在四十五歲之前推導不出相對論,徐雲當場就把那柄斧頭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