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畫面平滑的同時,時間和內容卻要比頭一段豐滿許多:
只見傅明先是拍了幾秒鐘宿舍內的環境,接著將鏡頭拉近,靠到門邊,此時可以清楚的聽到不少同樓層同學的怪叫聲。
隨後他又走到了陽臺邊,拍攝了那十幾頭依舊在疊羅漢的蟑螂,鏡頭邊緣還可以看到下方不少手機或者手電筒的光線——那是周圍一些宿舍樓過來吃瓜的校友,以及外頭激動的吼聲。
到了影片的最後,傅明則走回到了自己座位前,將作者後臺給拍攝了進來,表明不是盜取的影片。
隨後他繼續打字道:
“其實一開始我是想去陽臺拍的,但舍友死活攔著不讓,我尋思著再堅持下去要麼被刀要麼被噶就放棄了。
所以將就著看吧,我今天真沒打算咕啊.....”
隨著傅明這番內容的放出,群裡頓時熱鬧了起來。
現如今的群聊大家都知道,轉發訊息簡直是司空見慣的操作,甚至很多人已經養成了轉發訊息的習慣。
經常水著水著群就有人發出個[聊天記錄],一點開要麼是澀圖,要麼就是可以吃瓜的新聞。
其中有真有假,很多訊息因此而出圈甚至爆火了起來。
而實際上呢,這類訊息的背後大多都有推手。
他們會在很多群或者很多號上一起釋出,從而將一個新聞傳播開來。
比如不少轉發訊息的最下方,都可以看到加吃瓜群啥的,進去後發現群體禁言,轉兩個瓜就會打四五個廣告,經典的兩頭吃。
因此一般情況下,大多數訊息從始發到出圈,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倖存者偏差的過程。
不過除此以外,如果一些訊息特別有意思,並且傳播源相對較多,那麼它也有可能產生出圈的效果。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不久前的作者被駭客盜號改文一事兒。
當時相關話題度直接衝上了熱搜——也許在熱搜期間可能有一些幕後推手,但在初始階段,它確實是靠網友們的轉發而出的圈。
而可巧不巧的是.....
傅明的這個彩蛋章,也恰好具備了以上特徵。
甚至從傳播源角度來說,他這容量上千活人數百的企鵝群,要比當初那位作者的基數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比如此刻的袁茵。
袁茵,女,津門大學某專業在讀生,傅明為數不多的女粉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