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又一位歷史大佬(5.8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五章 又一位歷史大佬(5.8K) (1 / 7)

說起1+1等於幾這個問題。

很多人在想到答案2的同時。

腦海中可能還會冒出一個詞兒:

哥德巴赫猜想。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1+1=2和哥德巴赫猜想是一個東西。

但實際上呢......

這個說法同樣是一個傳播度很廣很廣的誤解。

1+1=2是一個公理,不需要證明。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為了證明1+1等於一個數字2這麼簡單。

哥德巴赫猜想的真實意義是: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用2表示)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用1表示)的和。

比如12=7+5。

當時說陳景潤證明了1+2,是指他證明了一個足夠大的偶數,可以表示成或者兩個質數的和。

或者一個質數(用1表示)加上兩個質數的積(用2表示)。

比如100=23+7X11。

徐雲上輩子認識一個數學系專業的朋友,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和徐雲吐槽過這事兒。

每次在聽到哥德巴赫猜想是為了單純證明1+1=2的時候,他都有些血壓飆升。

他經常忍不住會去給別人解釋一大通1+1=2是定理的真相,很多時候對方還聽不懂,著實令人頭大——上面的那個頭。

最早提到的1+1=2的文獻是關於陳景潤的紀實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大約是剛剛改X開放時出版的。

這部作品在紀實文學界很有名氣,聞名程度不亞於《誰是最可愛的人》。

當時陳景潤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想在與公眾交流的時候通俗一點,所以採用了一個類比的手法。

結果沒想到。

那位記者對於數學不瞭解,只聽進去了一個1+1=2。

從而出現了這個可能是建國以來傳播度最廣的一次誤解。

當然了。

這種誤解和那些公知洗腦不太一樣,屬於行業的壁壘問題,倒沒多少惡意。

視線再回歸原處。

因此在看到威廉·惠威爾給出的這張試卷後,徐雲壓根就沒考慮這是要讓他去證明哥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