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教室裡。
看著禮臺上有些畏畏縮縮的田浩所。
徐雲心中史無前例的掀起了一陣驚濤駭浪。
實話實說。
田浩所這個名字其實沒什麼大問題。
頂多就是比較容易被看成田所浩,從而再補上個二字,變成某個24歲的惡臭研究生罷了。
徐雲上輩子寫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這種下意識的誤解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事兒。
畢竟快餐文學沒必要、同時也沒那資格要求讀者去將每個字都細細品嚐。
但有的讀者大爺偶爾會在誤解的基礎上再次腦補,從而在情緒激動下,發出一些對作者不太友好的評論,這就有些無語了。
如果徐雲寫的是惡意整活、或者脫離大眾價值觀的情節,那麼他被噴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花錢看毒點,換誰都不樂意呀。
但徐雲明明沒做錯事,讀者大爺情緒激動的根由是自己沒看清楚,這就很令人委屈了T . T......
實際上呢。
當時徐雲安排的那個角色是個老書友提出的要求,追了徐雲兩本書快三百萬字了。
結果就因為名字相近而被噴,太慘了.....
話題再回歸原處。
田浩所這個名字沒有問題,那麼令徐雲驚訝的原因自然就只剩下了一個:
他不應該出現在這裡!
眾所周知。
華夏曆史上第一個符合留學生定義的人是鄭瑪諾,廣東香山縣人,1633年出生。
鄭瑪諾出生時,葡萄牙人已進入媽港80年,媽港已從小漁村變成了中、西經濟與文化交流的著名港口。
鄭瑪諾生活的年代,正好趕上第一次西學東漸的大變革。
後來他在陸神父的安排下,進入澳門教會學校學習。
由於成績優異,深受西教士賞識,由此被接引到歐洲,進入了羅馬公學學習。
不過需要強調的一點是:
鄭馬諾在羅馬公學其實並沒有取得學士學位。
他在大二那年就轉入教會攻讀起了神學,最後的身份也是‘神父’而非留學生。
因此在後世。
被公認為華夏第一位留學生的人並非鄭馬諾,而是容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