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所以說任務呢?(6K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所以說任務呢?(6K字) (2 / 7)

“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熱,使之完全變為有用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這是公認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標準說法,他從熱力學第二定律斷言,能量耗散是普遍的趨勢。

往後他還預言了湯姆孫效應、發明了電像法,定義了絕對溫度等等。

後來英政斧於1866年封他為爵士,並於1892年晉升為開爾文勳爵。

開爾文這個名字,就是從此開始的。

不過在後世。

開爾文這個名字除了絕對溫度之外,還經常和物理學的兩朵烏雲的段子扯上關係。

這個段子想必大多數同學都聽過,不過其中還有一些內情需要點明...或者說糾正一番。

活了兩百年沒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19世紀...也就是18001900年這一百年間,物理學得到了極其飛速的發展。

當時很多人認為物理大廈已經完全建成了,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會動搖。

後人們的任務只剩下在地面上抬頭仰望前輩,高喊666就完事兒了。

在這種背景下。

1900年的4月27日。

在倫敦的阿爾伯馬爾街皇家研究所,開爾文男爵釋出了一篇名叫《在熱和光動力理論上空的19世紀烏雲》的演講。

其實吧。

當時開爾文的原話是這樣的:

“動力學理論斷言,熱和光都是運動的方式。但現在這一理論的優美性和明晰性卻被兩朵烏雲遮蔽,顯得黯然失色了……”(Tearness of t theory, wight&nodes of , is atpresent obscured by two clouds...)

開爾文所說的第一朵烏雲呢,指的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

也就是地球在以太中運動的問題。

在人們當時的觀念裡,以太代表了一個絕對靜止的參考系。

而地球穿過以太在空間中運動,就相當於一艘船在高速行駛,迎面會吹來強烈的“以太風”。

所以邁克爾遜在1881年進行了一個實驗,想測出這個相對速度,但結果並不十分令人滿意。

於是他和另外一位物理學家莫雷合作,在1886年安排了第二次實驗。

這也是截止到1886年之前,物理史上進行過的最精密的實驗了:

他們動用了最先進的干涉儀,為了提高系統的靈敏度和穩定性,他們甚至多方籌措弄來了一塊大理石板,把它放在了一個水銀槽上。

這樣就把干擾的因素降到了最低。

然而實驗結果,卻讓他們震驚且失望無比: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