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依舊不清楚那個特殊粒子到底遭遇了什麼,居然會和超子發生極其短暫的互動現象。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
正是因為有這個互動現象在短時間內爆發出的超高能量,才能讓潘院士等人如此輕鬆的鎖定那處撞擊痕跡。
此時此刻。
潘院士正在操作檯上,與趙政國一同分析著獲得的報告:
“衰變引數測量結果為0.633±0.002,比當初∧超子的精度要更高一些。”
“不過觀測量級140Mev,這是電中性介子的性質啊.:.”
“電中性介子?”
趙政國微微一愣,旋即便脫口而出:
“這怎麼可能?”
“且不說它內部已經有一顆π介子發生過互動反應,光從整個過程的微分寬度的積分資料來看,它的自旋是半奇數,就絕不可能是介子才對。”
潘院士亦是面色凝重的點了點頭。
考慮到很多同學對於粒子的瞭解度有限,分不清重子輕子的概念。
因此這裡便比較規範的為大家普及一下微粒的概念。(這應該是沒人做過的科普,搞不清的同學建議插個眼)
首先要明確一點。
那就是宏觀物質,最終都是由微觀粒子所組成的。
微觀粒子從大到小,分別是分子、原子、質子和中子(原子核)、最後是基本粒子。
而基本粒子。
就是目前不可再分割的微觀最小物質。
這裡不可分割的意思,是指沒有體積與模型影象,無法檢測到其內部結構。
即可以作為點粒子也就是類似質點的概念來處理。
而基本粒子呢,主要由四大類構成:
夸克、輕子、規範玻色子和希格斯粒子。
這四大類粒子,又分成61種微粒。
其中,前兩者的夸克和輕子又稱費米子一一它們構成了物質最開始可被觀測的結構。
夸克一共有六種類別,叫做六味夸克,分別是上、下、頂、底、奇異、粲。(昨天看成桀的把腦袋給我伸過來)
同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