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配體分子再發生反應,也就更加容易進行了。
這就是過渡元素催化的原理。
非常簡單,也非常容易的理解。
徐雲他們在實驗室中利用的過渡金屬是釕,一種性質很穩定,同時耐腐蝕性很強的金屬。
這玩意兒還有一個很特殊的情況:
它在地殼中含量僅為十億分之一,是最稀有的金屬之一。
但它價格卻又很便宜,是鉑族金屬中最便宜的一種金屬。
不過便宜歸便宜。
由於其晶體結構為六方晶胞的原因。
它在吡蟲啉的生產過程中只能用於實驗室端,是無法在工業生產中成功運用的。
“所以在給出的候選方桉中,我們附錄了鑭、鈧、鎵三種金屬,交由Nutrien進行適配。”
實驗室內。
徐雲正在向喻元勇介紹著相關情況:
“最後Nutrien給出的回覆是鎵金屬,也是綜合能效最高的一類過渡金屬催化劑,收貨後的實操效果也完全符合預期。”
“當然了,也正因如此,他們的裝置報價也比預期高了不少。”
在他對面,喻元勇瞭然的點了點頭。
鑭、鈧、鎵三種金屬中,價格最高的是鈧。
按照眼下的價格。
一噸99.9%品位的鈧,價格大概是32000塊錢。
其次則是鑭。
噸價27750.02。
鎵的價格最便宜。
一噸才2805塊錢, 是以上兩種金屬的十倍。
與此同時。
鎵也是催化效果最好的一個選擇。
不過與價格和效果截然相反的是。
三種金屬在工業生產線量產中的難度則是依次升高的。
裝置要求自然也是如此。
想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