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他沉默片刻,緩緩道:
“徐博士,我們的產品涉及到了很多特殊反應,其中有些還需要用到分子探針確定靶點。”
“因此在成本方面,咱們的價格要比尋常膠劑...或者說同類的吡蟲啉產品高上許多。”
“根據我們的仔細核算,不包括預置的裝置成本和未來的運輸成本在內——也就是單在生產環節中,一支8克吡蟲啉的成本就要接近七塊錢。”
“如果算上運輸成本和排汙、電力之類的支出,單支成本大概會達到7.8這個數字。”
“當然了, 這裡指的是華夏幣。”
“7.8麼......”
聽到錢廣林報出的這個數字。
徐雲的面色亦是凝重了不少,眉頭微微擰了起來。
雖然他才剛從羊城回到廬州,還沒仔細看過試生產的報告,在一些細節方面暫時不太清楚。
不過錢廣林既然敢在田良偉和鄭祖的面前說出具體數字,想必成本是沒太大問題的。
八克成品。
成本7.8華夏幣。
這個數字要比當初他和裘生初算的量產成本還要高不少——當時他們模擬計算出的數字是綜合成本6.3左右。
不過這也正常。
畢竟在工業量產環節是要考慮成品率的,這是一個大致的區間,很難在計算上完全精確。
在模擬計算中成品率可能是是9.8%也可能是10.1%,但這體現在生產過程中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成本了。
總而言之。
在化工殺蟲製劑裡。
7.8/8克的綜合成本可以算最頭部的一檔了,甚至可能沒有並列的之一。
因為化工製劑和其他一些諸如食品之類的東西不一樣,它的成本很大部分在於研發端。
也就是俗稱的科研成本。
想要確定一種製劑的最有效最優的配方,在專利獨屬的前提下,研發經費基本上是百萬美元起步。
例如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也就是wipo釋出的2019年《世界智慧財產權報告》的附件中顯示。
在2019年。
光報告匯總到的、已經投產的化工專利平均的研發成本,便高達196.43萬美刀。
其中最低的數字是小林的一款洗眼液,研發成本4萬美刀,裡頭還有一半是向武田支付的底專利轉讓費。
最高的則是默東沙的一款新藥專利,總研發資金1.2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