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位經驗豐富的干將,還是科大產業嫡系,負責有一定風險的化工生產實在再適合不過了。
在得到楊泓祉的示意後。
錢廣林朝眾人點了點頭,一邊引路一邊說道:
“幾位領導,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訂購的生產線主要分成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環化構化生產環節,另一部分是灌裝生產環節,前者技術含量高,後者相對比較普通。”
“因此咱們最早收到的是灌裝生產裝置,也就是從魔都化工發來的TC708製劑生產線,大大小小一共十四套模組。”
“至於環化構化環節主要是為了完成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的生產,期間包括了醋酸鎳/硼氫化鈉催化氫化、Sess不對稱環氧化、烷基環氧重排等反應,因此裝置要求非常高。”
“我們最終選擇的是Nutrien公司的FOERDAT632序列的生產線,也是目前相關領域最頂尖的一家企業。”
“這套裝置是五天前到的魔都港,大前天到的廬州,如今也已經除錯完畢了。”
徐雲和田良偉聞言,同時輕輕點了點頭。
受早些年巴統條約的影響,國內目前很多行業都留下了一個跛腳的後遺症:
他們在理論以及研發水平可以與國際接軌甚至反超,但生產裝置環節卻出現了嚴重的滯後。
比如當初的五軸機床。
那真的是一段充滿了悲壯的奮鬥史,國產機床的十八羅漢努力了數十年,目前在五軸聯動方面的水平還是有些落後。
比較欣喜的是目前大連科德異軍突起,長遠來看還是有希望追上前方佇列的。
又比如盾構機。
盾構機這玩意兒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禁運裝置,但當初咱們也是在上面吃過一次大虧的。
1997年的時候。
我國準備打造當時全國最長的鐵路,也就是西康鐵路。
這條鐵路需要挖通秦嶺,是個不小的工程。
當時工程院對施工時間進行了估算,得出了一個不太好的結果:
如果按常規的施工工法,消耗的時間需要很久,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打通。
但如果花6億元從國外進口2臺盾構機,那僅需要用2年就能打通隧道了。
因此當時兔子們使勁兒咬了咬牙。
勒緊了褲腰帶,向歐美國家進口了盾構機。
也就是在這一次的交易中,兔子們嚐到了甜頭,便開始自研盾構機。
但也是在本土自研出盾構機後兔子們才知道。
當時的一架盾構機其實只需要3000萬,97年的那兩臺機子被坑了十倍......
所以咱們雖然在嘴上說越封鎖就越能自研,但當初那些年的技術封鎖確實給咱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後遺症一直持續到了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