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 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縣人。
華夏北宋中期官員,傑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藥物學家。
他領導製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
有《本草圖經》《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作品傳世。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蘇頌並未於原本節點去世,在參與簡王趙似發起的‘歸正變法’後,其於公元1101年7月復任宰相。
但因長期處於對政變對錯的自我懷疑狀態,蘇頌最終積鬱成疾,於公元1102年三月病卒於宰相任上。
蘇頌於死前將其整理的物理文稿匯總為《格物入門論》出版,後世稱之為‘宏觀世界的基石’。
後人為紀念這尊時代巨匠,將其主導打造的反射式望遠鏡,稱之為‘蘇氏望遠鏡’。
此物隨著北宋帝國擴張傳入歐洲,提前推動了歐洲天文學的發展。
後世歐洲知名物理學家牛頓在評價蘇氏望遠鏡時曾說過一句話:
“恨不早生五百年前, 只願能為蘇公磨墨理紙”。
公元1343年。
蘇頌的後人蘇同首次率隊完成了環球航行,第一個從現實角度證明了地球乃是圓形的說法。
【主線人物綜合評分】:
歷史修正度:6
理論影響:47
人物正負值:13(受主線人物死前情緒影響)
綜合評分:40。
“老蘇.......”
徐雲沉默許久,惋惜而又愧疚的搖了搖頭。
雖然他完成了老蘇死前的遺願,但恐怕在這個時間線裡, 老蘇逝去前的積鬱要比原本歷史多的多。
這也是徐雲唯一愧疚的一點:
只要給他充足的時間和資源,他能輕而易舉的做到上天或者入地, 卻唯獨沒辦法證明自己的做法是正確。
隨後徐雲深吸一口氣,暫時將心中的愧疚擱置到一旁,繼續看起了推演結果。
【非主線關聯人物推演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