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
在近兩千年間,人類觀測到的超新星爆發一共有八次。
其中也有很多最:
比如最早的超新星紀錄,是本土天文學家於公元185年看見的sn185。
又比如紀錄中最亮的超新星是sn1006。
超新星sn1572和sn1604則是以裸眼觀測到的最後兩顆銀河系超新星,對歐洲天文學的發展有顯著的影響。
因為它們被用來反駁了在月球和行星之外是不變的亞里斯多德宇宙,屬於標杆性的發現。
等到了望遠鏡時代。
人類又先後觀測到了sn1885a,sn1987a以及sn2006gy。
當然了。
看到了這兒。
數學沒掛科的同學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
明明超新星爆發有八次,為什麼上面只提到了七顆呢?
沒錯。
剩下的那一次超新星爆發,便是公元1054年老蘇親身經歷的蟹狀星雲超爆。
同時,它也是人類歷史上觀測最廣泛的超新星爆發。
它距離地球大概有6500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看到的景象, 是在6500年前發生的畫面。
對歷史記載的分析表明。
產生蟹狀星雲的超新星爆發時間為4月或5月上旬, 到了7月最亮時視星等升至7到4.5之間。
也就是在那段時間裡, 它比夜空中除了月球以外的任何天體都亮。
這個奇景甚至持續到了後世的21世紀:
那時的蟹狀星雲在可見光區中,仍有大量橢圓形的絲狀結構圍繞著彌散的藍色核心區域。
長達6角分,寬達4角分, 是視直徑最大的天體之一。
當然了。
也是最美的一個天體。(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一搜,真的太漂亮了, 有機會去魔都的朋友可以花60買個天文館門票, 絕對超值)
不過比起頭一次觀測月球, 這次徐雲沒有親自上手,而是讓老蘇自己去做起了嘗試。
還是那句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對對, 先轉動尋星鏡,等等,過了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