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屋後。
徐雲將石臼、扒好的蒜,鹽、自己帶著的小瓶子、膽形頗黎瓶以及一個從孟胖子那兒要來的類似砂鍋的東西,一同擺到了桌上。
其中膽形頗黎瓶的頗黎,指的就是玻璃。
沒錯。
在如今這個時代,玻璃工藝已經出現了。
其中比較有名的證據,就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作品《稚子弄冰》中“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的這一句詩。
另外。
宋真宗也曾經令錫工去給玻璃瓶鍍水銀,然後拿來喝酒,每天睡前還要舔一口。
是的,你沒看錯——鍍水銀喝酒,所以老趙家夭折率高不是沒有原因的。
總而言之。
目前的玻璃技術距離後世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實用性或者說功能性上已經非常接近了。
準備好這一切後。
徐雲先是將剝開的大蒜放到石臼裡,用力開始搗碎。
咚咚咚——
過了五六分鐘。
一大口的碎蒜出爐了。
徐雲將它們依次倒進玻璃瓶裡,蓋上蓋子。
又朝砂鍋裡裝滿鹽,將玻璃瓶放進鹽中,用一個類似吊燒的方式將砂鍋提起。
接著點上火,調整柴火的數量與高度,將溫度控制在40度左右,然後開始加熱。
又過了半個小時。
眼見火候差不多了,徐雲便‘啵’的一聲,拔開了小瓶子的蓋塞。
頃刻之間。
一股濃郁至極的酒精味,充斥滿了這個房間。
沒錯。
酒精。
看到這兒,想必聰明的同學已經明白了徐雲的思路。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