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穴位的真實效果也很明顯,這點也不能忽略。
眼下的科學理論依舊還在發展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說句難聽話。
現在的科學連為什麼腳踏車騎起來之後就不會兩邊倒的問題都沒法解釋呢。
當初《science》主刊上都曾經發表過相關論文,這篇論文的影響持續了接近十年,doi:10.1126/science.1201959。(不是我忽悠哈,這是真的,感興趣的可以去搜搜)
某些技術發展和科學對於某些現象的解釋是兩回事,不能一概而論。
視線再回歸現實。
無論經絡是否存在,在《黃帝內經》中,古代先民們便已經對解剖學有了一定探知,這是有切實記載的記錄,畢竟你殺只雞都能看到血管來著。
因此在徐雲說出血管概念後,老蘇很容易的便接受了這個概念。
隨後徐雲頓了頓,繼續道:
“其中靜脈便是一條很粗的大容量血管,專門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臟。
是完成體迴圈...也就是人體周天迴圈的重要渠道。
而靜脈注射, 便是指透過特殊的器物, 將稀釋調配後的蒜汁注入人體。
藥物以此直達患處, 比口服和外敷的效果要更好一點。”
老蘇聞言,不由低下頭,摸了摸自己手上的青筋。
在現代醫學中, 注射主要有皮下注射、靜脈注射以及雞肉...肌肉注射等幾個大類。
大蒜素由於其化學性質的原因,口服和皮下、肌肉注射不但效果差, 同時也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因此在現代醫學中, 大蒜素的主要注射方式基本上都是靜脈注射。
不過目前市場上大蒜素的注射液不算多, 大概只有三五家的樣子,普遍還是以膠囊為主。
老蘇作為當今這個時代傑出的科學家, 創造力和接受力自然是不缺的。
得到徐雲的提點後,腦海裡很快想到了一些記載。
只見他沉吟片刻,說道:
“老夫記得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中有記, 一位無姓醫者曾為關公刮骨療毒。
《黃帝內經》之靈樞篇中, 亦有先民開指骨敷藥的記錄。
但將蒜汁注入所謂靜脈, 透過周天迴圈抵達病患處.....此事老夫實屬聞所未聞。
徐雲, 老夫且問你。
如若藥物真可以透過注入人體生效,那麼又該假借何物完成此事?”
徐雲想了想, 用手指比劃了一個形狀:
“一個長長的,細細的,硬硬的東西, 名曰針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