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走進不科學> 第一百零八章 不止是葉輪那麼簡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八章 不止是葉輪那麼簡單 (1 / 3)

在全球漫長的文明史中。

水源。

是任何文明都離不開的一個關鍵詞。

華夏本土的水車、水錘,還有西方的阿基米德螺旋泵,都是古代人民為了供水創造出的工具。

但這些工具有一個算一個,體型巨大不說,大多也都需要在水源地工作。

並且它們主要的用途,其實大多是為了把水從低處運往高處。

縱觀整部古代世界史,幾乎沒有哪個文明能做到在不借助重力的前提下,實現水源的平地運輸。

無論是羅馬那震驚世界的古代城市供水系統,還是唐朝時期的長安水力設施,其實都和平地輸水扯不上關係。

比如羅馬的供水系統由舊阿尼亞水道、新阿尼亞水道、馬爾齊亞水道、塔普阿水道、尤里烏斯水道、維爾戈水道、安東尼亞水道等等組成。

這些水道的核心技術都是虹吸或者連通器原理,也就是說要有高度差或者液體壓強。

這也是為啥羅馬引進來的水最先會供給到噴水池的原因,因為你壓根沒辦法堵住它.....

所以羅馬的供水資源豐富是很豐富,這確實不假,但這指的是街上隨處可見的噴泉和龍頭,屬於公共設施。

居民們拎著個桶就能出去打水,自然非常方便。

而屋內和屋外供水,顯然是兩碼事。

除了在帕拉提諾山頂跳舞的奧古斯都大帝,哪怕在羅馬,也沒幾個人能舒舒服服的在家用水。

唐朝也是一樣,所謂的方便其實都止於門戶之外。

所以之前徐雲很疑惑,為啥老蘇能在主房那邊用到水井這邊打到的水呢?

無論是虹吸還是連通器原理,顯然都有個沒法解釋的bug:

那就是灌注的水量不夠。

一百多米長、直徑接近三十厘米的水管,二十桶水能填滿十五分之一都算多了。

同時還有很關鍵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力成本。

在這個年代,僕役提桶走百米、往返十次的成本並不高昂。

因此老蘇徐選擇的方案造價必然低廉,也就是抱著“小成本但卻能給僕役們省點兒事幹”的心態鼓搗出來的東西,否則還不如多給幾文錢補貼呢。

而眼下隨著張三的一番話,徐雲的疑惑總算是迎刃而解了:

好傢伙,老蘇居然鼓搗出來了一個自吸泵!

自吸泵,是一種自吸式的離心泵。

所謂自吸,指的在不加引水的情況下,它能自動將水給吸上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