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明尼加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海地人了,都是受不了海地生活跑過來的。
這些人,唐寧一定要清除出去,他發展多明尼加人,可不是為了讓海地人吃香的喝辣的,享受巴西紅利的。
驅逐海地人,很容易的!
先製造輿論,多明尼加可是被海地殘酷統治坑慘過的,發動輿論回憶痛苦,掀起族群仇恨,然後借用名義,驅逐居住在多明尼加的海地人。
怎麼分辨海地人?
這個唐寧有辦法,借鑑特魯希略的方法,用香芹來識別那些深色人群。
海地人,幾乎都是黑人,是說法語的,而多明尼加,是淺色面板人種,是說西班牙語的,而且兩地人民對香芹的稱呼是不同的。
使用法語的海地人無法用西班牙語正確的講出香芹名稱,這蔬菜,多明尼加稱之為perejil,海地人稱之為pèsi。
只要發音不對,那一定是海地人。
當然,這種行動必須突然與迅速,先醞釀好民意,然後突然海軍和警察行動,用香芹來識別人群,然後強制驅逐海地人。
驅逐完海地人並不是第一步,海地那種國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他們嚮往多明尼加的心絕對不會消失。
修牆!谷
必須建立邊境牆,阻止海地人的陸上偷渡,同時嚴查海岸,發現偷渡者直接攻擊,至於海地人是死是傷是活,就看上天保佑他們的情況了。
這種打擊海上偷渡者,其實還可以間接的用來對付存在於波多黎各的美國人的滲透。
安排了對海地政策,剩下的就是鄰居美國殖民地波多黎各,還有英國殖民地巴哈馬群島,特克斯和凱克斯特群島,也很好解決。
這兩個殖民地,說實話生活還是比多明尼加好的。
畢竟是英美的殖民地,有兩個列強在,政局穩定,雖然依靠糖業等畸形經濟情況,但人民生活肯定好於多明尼加。
不過波多黎各與巴哈馬群島,特克斯和凱克斯特群島,是不同的,美國雖然穩固住波多黎各,但是並不得民心。
波多黎各,成為美國殖民地沒多久,本地人有強烈的民族與自信心,很不喜歡美國,非常排斥加入美國。
波多黎各人,認為自己沒有美國也會很好,美國的存在,是對他們的一種壓迫,而且美國人一直希望他們成為美國的一個州,真是狼子野心。
波多黎各人,從來都不是美國人,也不講英語,怎麼能成為美國人?
在美國接收波多黎各前,波多黎各透過起義與暴力,已經從西班牙手上獲得了自治權,就差一步就獨立了。
可是,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了,打破了程序,讓波多黎各人非常怨恨美國。
這場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根據巴黎條約,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美國對波多黎各的行政管轄,首先採取了軍政府的形式。在其對該島的兩年治理中,軍政府建立起學校、公路、鐵路、醫院和衛生設施。在1900年,美國國會在該島確立了文官控制。總督、內閣和波多黎各立法機構兩院當中的一院由美國總統任命。波多黎各人選舉立法機構的另一院以及一位駐首都專員,該專員將在華盛頓代表該島利益,在國會有發言權但無表決權。美國大力扶持島上經濟,波多黎各人還被免於繳納美國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