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金輝,透過玻璃灑,落在寬大的實木桌上。桌上的木質紋理,清晰可見,文豐很喜歡這紋理的曲線,因為那是自然的痕跡。
水仙輕輕的推開門,看到文豐還是坐在空桌子前,託著下巴沉思。水仙沒有進去,只是輕輕的把門關上。
文豐已近這樣坐在那裡一天了。早上文豐說需要思考些事情,如果他沒有出來就不用去找他,接著就把自己關在工作室。水仙第一次見到文豐這種狀態,也不知道任何處理。但她知道文豐這麼做一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只是在外面等著文豐出來。
晚上九點多,文豐開門出來,看到整個二樓,只有水仙一人,正坐在工作室門口右側的一個卡位上。
“出關啦。”水仙見文豐走出來,開心的說。
“哈。”文豐不知如何回答。
“吃什麼,我去做。”水仙說。
“等下吃。”文豐說著,走到水仙對面的位置坐下。
水仙不說話,看著文豐。她知道文豐一定想說什麼,所以靜靜的等著。
“東寶公司的變化,好像在提醒我某些事情。”文豐說。
“老師當年離開這個城市時,留給為一張字條,萬物共生:蒼生得天地滋養,所獲返哺天地,則生生不息。而世人多貪愚,取之不擇手段,用之偏執乖張。是故難守其貨,亦難保其身,悲哉。知止不殆,汝當以此為鑑。”文豐接著說。
“天地滋養,萬物返哺。嗯,現在孤兒院書籍專案的輻射範圍在不斷的擴充套件,你不是也一直都按老師說的做嗎?”水仙說。
“不夠。按照早期的收益,這樣做是可以。按現在的情況,收益和付出就不再保持平衡了。”文豐說。
“當一個人在社會經濟體系中的獲取,遠大於他的投入時,財富就會開始在這個人手上累積。隨著時間發展,經濟體系中流動的財富,就會越來越少,接著各個環節都會遇到流通問題,直至衰竭。”文豐接著說。
“這原理和腫瘤的原理很像。”水仙說。
“是這樣。在國家規劃上,經濟體系中流動的財富,原本足夠滿足人們的衣食住行。如果懂得生生不息的人,累積了金錢,他會把錢反哺於社會,促進就業推動經濟發展,會形成正面的迴圈。”
“如果金錢不斷匯聚到,以積累金錢為樂的人手上,就會形成流通困難,經濟環節也會節節崩潰。如果這種人積累財富時不擇手段,之後又各種的炫耀,出入在重要的場合,就會形成跟風,那就是社會的災難。”文豐接著說。
“可是,現在社會上這種情況很普遍啊。”水仙說。
“所以我想停下來。”文豐說。
“挺好啊,那你接下來怎麼安排。”水仙說。在心裡水仙已經開始計劃,如果文豐再次離開的話,她就放下所有跟著文豐。
“擴大圖書輪轉範圍,再開個論壇,將自己早些年的領悟,寫一些出來。”文豐說。
“那會不會有人學會了,也開始聚集財富,形成惡性迴圈?”水仙問。
“不會,我的這個體系,是從老師教的天地迴圈大道中領悟出來的。只有領悟這種道的人,才可以運用自如。而人的知行是合一的,領悟著這種道則,自然會在在行為中去實踐。”文豐說。
“那什麼樣的人可以領悟到呢?”水仙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