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且看,此乃曹仁大軍之佈局,以騎兵為主,步卒在左右兩策側。”一副將手持地圖上來。
文聘接過一看,便已經是對曹仁之佈局瞭然於胸。
歷史上,這位也是一位名將,在劉表死後,隨著劉琮一起投降了曹魏。
最開始未能受到重用,後來曹操召見,感慨於文聘的忠誠,才開始任用他。
而文聘在江夏鎮守十幾年的時間,先是擊退了關羽,後來還給了孫權重擊。
可以說,文聘就是曹操插在南方大地上的一把劍。
而如今這把劍並未完全得到劉表的信任。
雖然看起來是以文聘為主,其實則不然,文聘如今的兵力已經沒有多少。
早年抵禦袁紹的大軍,後來跟著曹仁攻打許昌。
再後來鎮守襄城才得以休養生息,補充自己的兵力。
可是也比不上久居江夏的黃祖,還有跟隨在劉表身邊的別駕黃忠。
劉表的這番安排,當真是有一些稀裡糊塗。
一方面,是擔心文聘此人擁兵自重,直接帶著所有兵力投降了曹劉。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們互相有一個牽制,如此也不會直接就被曹劉的大軍給一鍋端。
可是這種牽制,在關鍵作戰的時候,就顯得有一些雞肋。
就像是現在,文聘在襄城內,黃忠在襄城的東邊都城隨州城內。
雙方並沒有合兵一處。
一個黃祖,還被中途調走,去宜昌抵禦關羽的大軍了。
“命令將士們,堅守城池,等待那曹軍先攻城,再書信一封告訴黃將軍,一旦對方開始攻城,讓他尋找戰機,我們會堅守城池,拖住敵人。”
文聘看完曹仁對軍營的佈局,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偷襲,也不可能出城迎戰。
最好的辦法,那就是堅守城池。
對方看起來不過區區五萬人,然而在文聘看來,對方能以五萬人南下,那就說明這乃是精銳。
根本就不是一般的大軍可比,往往,人數多,卻也是最好打的。
人數少,有時候,卻並不一定好打。
如今就要看,那黃忠能不能帶著大軍,從側面攻打那曹仁大軍,可有機會取勝。
而曹仁那邊,看著襄城高大的城牆,卻一點兒擔憂的神色都沒有。
悠閒的就好像不是來攻城的。
“樂將軍那邊,準備的如何了?”
曹仁捋了捋鬍鬚,頗為灑意,對身邊的副將問道。
“大將軍,樂將軍已經到了棗陽,只要是黃忠敢支援,必然可以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