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時期的確猶如崇禎皇帝所描述的一樣。
八年的時間啊!
如果是在大秦,怕是已經讓百姓們不再為糧食而發愁了。
可是大明呢?
十幾個州縣的百姓,都還在吃樹皮,又或者是每天領著一碗粥過日子。
至於為什麼。
還是因為這個時候的制度和風氣都是如此。
真正以身許國的正義之士有多少?
可以說,幾乎是沒多少人的。
地方上的豪族實在是太多了,機會只要是有集鎮的地方,那必然就會有一個大姓。
所為的大姓,也就是這個地方是被這個姓氏的家族所掌控。
他們僅僅是掌控這個地方的土地,便慢慢地延伸出來整個集鎮和族群。
上到村正和縣令,下到凡夫俗子,可能都是這個姓。
所以這個地方,基本上就是家族的族長說了算。
然後才是縣令。
畢竟,這個縣令也可能是這個族的人,捐了錢,買了官職。
這還是楚風告訴崇禎皇帝的。
每一次的單獨點化。
楚風都會告訴崇禎皇帝關於大明原本的一些歷史問題。
而崇禎皇帝回去一個調查,發現的確是這麼回事兒。
為什麼各地的賑災進行的都不錯,可是,還是有百姓造反,還是有百姓吃不到賑災之糧。
“太祖,這洪承疇和孫傳庭等巡撫,視察地方之後,不知道殺了多少貪、官、汙、吏,為多少百姓平冤昭雪。”
“可是,那些貪、官、汙、吏實在是太多了,我登基已經是十年了。”
“這十年來,地方上都在賣官。”
“屢禁不止!”
崇禎皇帝那個氣啊!
自己都已經大開殺戒了,可是還是會有人頂風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