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的制定是一個比較繁瑣的事情。
看起來工程龐大。
將會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
但是對於此時此刻的大秦來說,並不是一件那麼困難的事情。
始皇帝一統六國的餘威還在。
他要以科舉制度來任用那些學子,而不再是推舉制度或者是世襲制度。
在大秦以郡縣制來統治天下的時候,便已經開了歷史的先和。
可惜,大秦存在的時間太短了。
但是大秦一統六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王朝,對後世的影響非常久遠。
就單單以皇帝而論。
自始皇帝以後,中原王朝的君王都以皇帝自居。
嬴政就先是沙中之金,光耀萬古。
這樣的帝王也擁有著一些個人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最起碼,在下午的一場談論之中。
農家和墨家已經是有了臣服之心。
要知道,在仙師沒有出現之前,墨家和農家差不多就是一個底層的非、法、組、織。
伏念之所以還要堅持一下,是因為這個儒家教化萬民,可是這個學宮卻需要儒家的人自己來建造。
因為大秦現在已經沒有了徭役,民夫都已經迴歸鄉野。
想要建造學宮,那就需要自己出錢來僱傭墨家的人,然後還要購買材料。
一天的談論之後。
第二天的早朝。
嬴政當即宣佈了大秦未來之國策。
那就是以儒、法、墨、兵、農五家之學來治國理政。
而且,大秦的任用官員,將會從推舉制度變成科舉制度,當然,皇帝也能有任免權。
就像是現在。
伏念、李斯、相夫賢、朱伯四人變成了大秦的客卿。
擁有了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