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貴簡當,使人易曉。若條緒繁多,或一事兩端,可輕可重,吏得寅綠為奸。
同時,網密則水無魚,法密則國無全民。你們可悉心考究,日具刑名條目呈送,我將親自斟酌。”
朱元璋對於大明律的看法,有區別於李世民,還有楚風這位仙師。
對於他而言,現在的大明還未完全穩定下來。
這個時候必然是百廢待興,也會產生很多宵小之輩,多有作奸犯科者。
這個時候,要制定更加嚴密,並且條條框框去約束大明的百姓。
甚至是大明的王公貴族等等,是不太可能的。
這樣一來,大明的官員就將會很難依法辦事,因為一旦做作奸犯科者多起來。
就是牽連非常廣,從而引起更大的混亂。
朱元璋想要的是穩定。
但是這個大明律法,也不能沒有。
如今洪武六年春。
天下已經算得上是基本穩定,需要的是休養生息。
這個時候,律法自然也是要有的。
“此次編訂律法,便以劉伯溫為首,以傅瓛(hua
)、陶安為輔。”
“遵旨!”
本來身體已經不太行,並且已經是辭官准備歸鄉的劉伯溫。
再一次被朱元璋給徵招了。
而且,劉伯溫本來會在洪武五年的時候,因為重病而死於床榻。
但是現在,卻活的好好的。
這一點,楚風沒有注意到,而其他人也根本就不知道,劉伯溫會死在洪武年,但是現在卻還活著。
隨著大明的律法編撰完成。
朱元璋就開始想著以監察御史和各道按察司來考察天下的官員。
因為從洪武年到現在,這任命的官員,一部分是科舉考試,還有一部分,都是以軍功而定下來的。
少部分則是官員之間的推薦任命,才有瞭如今大明的天下各地官員。
朱元璋的疑心病,讓他也覺得,自己的這些個官員,可能也和崇禎時期的官員一樣,很多可能都開始官商勾結,又或者是直接成為了當地的土皇帝一樣。
他必須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才能夠建立想象中的盛世王朝。
“古人言禮義以待君子,刑戮加於小人。
君子有犯,或出於過誤,可以情恕;小人之心,奸詭百端,無所不至,若有犯當按法令處治,不然將遺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