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師,您是不知道,那韃子在強大的火炮之下,那是一個不堪一擊!”
崇禎皇帝站在席間,對著楚風很是高興地描述著。
他並未見到戰場之上的火炮,到底有多大威力,也沒有見到,大明的將士們都在浴血奮戰。
這些,也不過是後來,根據大明幾位總督的戰報,得出來的結論而已。
要是沒有野、戰、炮,在比較遠的距離,就給了韃子一個沉重的打擊。
直接打散了韃子的進攻隊形。
也打散了韃子後方主帥的決心,打散了韃子的將士們計程車氣。
這一場戰爭。
輸贏可能真的不太好確定。
擁有著雄主之才的皇太極,在總結了努爾哈赤失敗的原因,在總結了自己上一次攻打寧錦失敗的教訓。
更是為補充了兵馬在北地關口的大明守軍,制定了比較合適的進攻作戰計劃。
明軍的整體實力,的確比不過大清。
真要是白刃戰,大明的鐵騎也的確不是韃子的對手。
如果是以前的那種火炮,也未必能夠擋得住傾巢而出的韃子大軍。
但是在楚風出現之後,大明已經開始有了很大的改變。
兩年前,大明的將作監就在招收了西洋人之後,大肆打造虎樽炮、威遠炮和紅夷炮等火炮。
還有在山東煙臺、京師的通州、陝西的長安等地,建立了兵工廠。
不用把各地的資源整合到京師,而是就地建立了一些兵工廠,製作火銃、火炮、火、藥等。
之後的八大王,之所以被很快驅趕到了雲貴之地。
就是因為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和秦良玉四人,擁有了火炮、火銃等裝備。
再加上,崇禎皇帝的死命令。
根本就不給這八大王賊首投降的機會。
就算是仙師有言,這八大王之中的張獻忠,後來幫助大明抵擋大清南下。
但是反賊就是反賊。
崇禎皇帝並不想給這些反賊一個認錯的機會,他們的下場只有一個。
要麼被殺,要麼就是驅趕出內地。
大明沒有時間和這些反王耗下去,更大的敵人,應該是北地的大清。
平定反王的時候,也讓崇禎皇帝真正見識到了火炮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