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敏本來是這後金四大貝勒之一,但是因為為人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關鍵是對如今的國主皇太極不滿,有想要謀反,自己當國主的心思。
對於豪格還有代善等人來說,這就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如今的大清需要的是皇太極的帶領,需要的是一個文韜武略的國主。
而不是阿敏這樣有勇無謀的國主。
這一點,幾個貝勒,還有那些個旗主也都明白。
所以當阿敏棄城而逃之後,他們就群起而攻之,幫助皇太極收回了阿敏鑲藍旗旗主的身份。
這鑲藍旗旗主易主,對於他們這其他的七大旗主而言,自然也有一些好處。
皇太極手中掌握著兩黃旗和兩藍旗,但是他不可能掌握那麼多的人馬,其中鑲藍旗的一些兵馬,自然被分出來了,還有鑲藍旗的部落等等。
這就是好處。
八大旗其實就相當於是中原之地的分封制一樣,每一個皇子各帶著一個旗。
也就是各自掌握著一方兵力。
“王爺,這貝勒爺,也太勇猛了吧。”在豪格的身邊,一位副將開口道。
這聽起來,好像是在擔心阿敏,可是那神色看起來,多少有一些幸災樂禍。
豪格眼中帶著一些不屑,說道:“蠻子一個,當年敗在了俺父皇的手上,不是沒有道理。”
“可惜,他還不自知,後來明知道大勢已去,還要私下裡聯合蒙古人,簡直是居心叵測。”
“要不是這一次,大清需要他這樣的猛將,父皇會把他放出來?!”
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對於這個心有謀反之意的長輩,那是一點兒敬意也沒有,相反,還有些看不慣阿敏。
這皇太極為了能夠打敗大明,已經是用心良苦了。
為了讓阿敏放心,也為了讓阿敏能夠好生地扣關,幫助他攻打大明。
竟然直接把自己的長子交給了阿敏。
這算是一份投名狀了。
可惜,阿敏當真有勇無謀,他不瞭解豪格,更沒有和豪格兩人冰釋前嫌。
以至於這戰場之上,都是阿敏帶著人在前衝鋒,豪格在儲存自己的實力,也有意消耗阿敏的兵力,站在後方看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