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在和大明的大軍死拼。
後方卻又出現了不知道從那裡冒出來的大明的大軍搞偷襲,少了他們的後營。
見到後方火光的前方先鋒都已經派遣了副將詢問情況。
而面對前後兩個戰場,韃子的一些士兵已經開始士氣不足,似乎不如最開始了。
俗話說,這士氣本來就是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的事情。
“陛下,微臣以為這前方之戰場,我等不必憂心,此戰乃是大清第一勇士鰲拜大將軍坐鎮,那錦州城的大明軍,就算是有著關寧鐵騎,也無濟於事。”
“關鍵在於此番的後方,那突然出現的明軍,如若不立即反撲,把他們消滅在此。”
“可能會影響到我軍的後續作戰。”
范文程乃是皇太極身邊最為重要的謀士,也是大清身份最尊貴的漢臣。
這不僅僅是范文程熟悉中原的王朝制度,還是以前的一位大明文官。
更重要的一點是,范文程的弟弟以前在張家口,也是聯絡晉商的最主要人物。
可以說,張家口那就是大明的商賈和韃子互通的最主要通道之一。
另外一個,自然就是山海關。
只不過,後來在楚風的有意提醒之下,崇禎皇帝派遣了名將親自前往張家口,聯合了錦衣衛和東廠,舉起了第二次的屠刀。
張家口幾天之間就是血流成河,晉商拼死反抗,給自己轉移財物爭取了打量的時間。
他們不僅僅擋住了朝廷來的大軍,還開啟了張家口的關口,然後把不少財物以及傭人,都帶出了關外。
當然,在名將之下,他們的抵抗只能是徒勞的。
如果不是范家的人跑得快,怕是也要死在朝廷的屠刀之下。
沒了張家口這個非常大的輸出關口,韃子自然要面臨資源緊缺的問題。
再加上本來已經規定好的己巳年破關而入的計劃,也被朝廷率先派兵守住了那幾個關口。
皇太極最終也未能施行自己的破關而入的計劃。
眼見著大明鎮壓了八大反王,開始休養生息,隱隱有著中興的樣子。
皇太極自然是著急了。
對方倘若真的有仙師庇佑,那他這大清以後該怎麼辦?
很有可能就是被對方給消滅在遼東之地啊!